成语拼音:hǔ láng zhī shì
成语解释: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成语出处:《淮南子 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局势
繁体字形:虎狼之勢
英文翻译:fierce condition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狼:哺乳动物,外形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暴,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有时也伤害人。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势:1.势力:权势。人多势众。仗势欺人。2.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来势。势如破竹。3.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势。地势。水势汹涌。4.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局势。大势所趋。5.姿态:手势。姿势。6.雄性生殖器:去势。
“虎狼之势”到底怎么用?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张的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团队连续三个月加班加点,推出新产品时像猛虎下山一样迅速铺开渠道,又像狼群围猎一样精准打击对手弱点。这种“虎狼之势”直接让他们市占率飙升了20%。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虎狼’比喻?”其实这个成语妙在同时抓住了两种动物的特性——虎的爆发力和狼的协作性。就像去年防汛期间,消防队凌晨接到险情通知,五分钟内完成装备整备,二十分钟抵达现场,这种既快速又井然有序的救援行动,完美诠释了“虎狼之势”的双重优势。
职场中如何运用这种气势?记得去年我们部门接了个紧急项目,组长把任务拆解成七个模块,每个小组既独立攻坚又实时共享数据。这种“化整为零、合零为整”的操作,就像狼群分进合击的战术,最终提前两周完成任务。不过要注意,虎狼之势不等于蛮干,去年有家创业公司盲目扩张,结果资金链断裂,这就演变成“纸老虎”式败局了。
值得思考的是: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强势作风吗?我观察过多个成功案例,发现关键在于“收放自如”。就像我邻居老王开的餐馆,旺季时全员进入“战斗状态”,淡季反而主动缩减规模培训员工。这种张弛有度的运作,既保持了竞争力,又避免了团队透支,比单纯强调凶猛更符合现代管理智慧。
最后分享个有趣现象:电竞战队EDG去年夺冠时,解说激动地喊“这波团战打得真有虎狼之势”。仔细想想,选手们既有个人操作的爆发力(虎),又有战术配合的严密性(狼),这个跨界用法反而让年轻观众秒懂团队协作的精髓。可见古老成语只要用得恰当,完全能在新时代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