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í bù kě jiǎ
成语解释:谓不可宽容敌人。
成语出处:《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之,敌不可假,时不可失。臣恐韩魏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不能轻敌
繁体字形:敵不可叚
英文翻译:The enemy is inviolable
敌:1.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敌人。敌军。2.敌人:仇敌。残敌。分清敌我。3.对抗;抵挡:所向无敌。寡不敌众。4.(力量)相等的:匹敌。势均力敌。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大伙儿有没有听过“敌不可假”这个成语?哎呦,这可不是说敌人不能请病假哈!原意是指对待敌人绝不能心慈手软,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就像咱们平时说的“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这道理搁哪儿都适用。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吧。小明在游戏里遇到个总抢他装备的玩家,开始觉得对方就是闹着玩。结果有天这“假想敌”突然联合其他人端了他的老巢,这时候才明白——“早该认清敌我关系啊!”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可能有朋友要问:“现在和平年代,哪来这么多敌人?” 这话对也不对。职场里抢项目的竞争对手,商场上虎视眈眈的同行,这些不都是现代社会的“特殊敌人”嘛。就像上周我同事老王,跟合作方谈判时放松警惕,结果被对方在合同里埋了个大坑。
不过依我看啊,这成语还有层深意。有时候最大的“假想敌”反而是自己——比如总给自己找借口的拖延症,或者那些限制性思维。对付这些内在敌人,更需要拿出十二分警惕,可不能睁只眼闭只眼。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儿:认清敌我关系不是要整天疑神疑鬼,而是保持必要的清醒认知。就像老话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带着这份智慧去生活工作,保准您能少踩不少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