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āng
  • wén
  • zhī
  • s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āng wén zhī shì

成语解释:方闻:有道而博闻。有道而博闻的人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方聞之士

英文翻译:Fang Wenzhi

方闻之士的意思

方:1.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东方。双方。4.办法:千方百计。领导有方。5.地点;地区:前方。方言。6.治病的药单:药方。处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积一立方米:土方。8.数学上指自乘的积:乘方。9.副词。正在;方才:方兴未艾。如梦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响度级的单位。将声音与一个1,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旧写作㕫。11.⑪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一方砚台。两方图章。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士: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士人:士农工商。4.军人:士兵。士气。5.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术人员:医士。护士。技士。助产士。7.对人的美称:烈士。勇士。女士。8.姓。

成语评论

方闻之士这个词听起来挺文雅,到底啥意思?其实它指的是那些见识广博、消息灵通的人。比如公司里有个同事总能第一时间说出行业新动态,客户还没开口他就能猜到需求,大伙儿都会说:"小王真是方闻之士啊!"

为什么方闻之士能获得更多机会?仔细想想挺有意思的。像菜场张大妈知道哪家猪肉最新鲜,哪个时段买菜最划算,她的生活智慧让街坊都爱找她打听。这种"接地气的方闻之士"说明:有价值的信息不分高低,能帮到人的就是好知识。

有人问:"现在网络发达,还需要方闻之士吗?"前几天朋友聚会就碰到个例子。小李想买学区房,网上查了三个月越看越懵,后来咨询做房产中介的老同学,人家两句话就点破:"这片区明年要建新学校,现在买北区比买南区每平省八千。"你看,真正的方闻之士能把碎片信息串成金钥匙。

不过要注意别走偏了。我见过有人整天炫耀冷知识,比如背得出全国所有5A景区门票价格,但工作中需要的行业数据反而说不清楚。这种只能算"移动硬盘型选手",离真正的方闻之士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关键不在知道多少,而在知道什么对别人有用。

最近遇到件趣事:老家表弟填高考志愿,七大姑八大姨各说各的,最后是学校门口修了二十年自行车的王师傅给出主意:"今年铁路局要来校招,选车辆工程专业包分配。"结果真让他说中了。你看,方闻之士可能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就像生活里的搜索引擎,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出精准答案。

培养这种特质其实有窍门。上周参加行业交流会,发现那些真正厉害的人都在做三件事:主动问别人最近在忙什么、把不同领域的信息记在小本本上、定期整理自己的知识网。这让我想起老家果园的嫁接技术——把不同枝条接到一起,才能结出更甜的果子。

最后想说的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做个方闻之士不仅要会收集信息,更要学会"信息断舍离"。就像我书房里那盆绿萝,定期修剪才能长得茂盛。毕竟,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知道所有事,而在于知道哪些事真正值得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