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 shēn zhī shì
成语解释:绅:大带。指做过官的大人先生
成语出处: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若其不事异姓,躬自引决,缙绅之士,殆无一人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旧时大官
繁体字形:縉紳之士
英文翻译:A gentleman of the gentry
缙:红色的丝织品。
绅:1.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子,下垂部分叫绅。2.绅士:土豪劣绅。乡绅。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士: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士人:士农工商。4.军人:士兵。士气。5.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术人员:医士。护士。技士。助产士。7.对人的美称:烈士。勇士。女士。8.姓。
“缙绅之士”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原本指的是古代穿着官服、佩戴绶带的士大夫阶层,现在多用来形容有文化修养和社会地位的人。比如我们可以说:“这位教授不仅学术造诣深厚,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真可谓当代的缙绅之士。”这句话里的“缙绅之士”就突出了学识与人品兼备的特质。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的“缙绅之士”和古代有什么不同?举个例子,某位企业家在商业成功后,持续资助乡村教育建设,这种既掌握资源又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正是新时代“缙绅之士”的生动写照。他们不再局限于官场身份,而是以更开放的形式为社会创造价值。
那么普通人能成为“缙绅之士”吗?不妨看看社区里的退休教师老王。他每天义务教孩子们书法,周末组织居民读书会,虽然没穿长衫戴玉带,但这种以文化滋养他人的行为,何尝不是对“缙绅精神”的平民化传承?这让我想到,真正的“士”不在于外在头衔,而在于内心那份对文明的守护欲。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些自称“文化人”的群体,热衷于炫耀藏书量或社交圈层,却缺乏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这种现象恰似“买椟还珠”——把象征身份的外在符号当作了核心价值。个人认为,“缙绅之士”的现代意义,更应该体现在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上,就像疫情期间主动科普防疫知识的专家学者那样。
当我们用“缙绅之士”形容他人时,本质上是在传递一种期待:希望拥有知识或资源的人,能将优势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这种绵延千年的文化概念,其实从未真正消失,只是随着时代演变,不断被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和行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