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成语解释: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论语 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状语;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心
繁体字形:既來之,則安之
英文翻译:As we come, we will be safe
既:1.已经:既成事实。既得利益。既往不咎。2.既然:既来之,则安之。既要做,就一定要做好。3.完了;尽:食既。4.跟“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既高且大。既聪明又用功。既要有周密的计划,也要有切实的措施。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则:1.规范;榜样:以身作则。2.规则:细则。3.效法:则先烈之言行。4.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表示转折关系:欲速则不达。5.是;乃是:此则余之过也。6.与“作”义相近,宋、元、明小说戏曲里常用:则甚(作什么)。不则声。7.量词。用于成文的条数:试题三则。新闻两则。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既来之,则安之”这个成语,大家可能都听过,但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你原本计划周末去爬山,结果突然下大雨,朋友提议改去室内咖啡馆聊天。你可能会嘀咕:“唉,真扫兴!”但如果这时候有人说:“既来之,则安之,咱们试试这家的招牌蛋糕吧!”——这就是典型场景。问题来了:为什么这时候用这句话?其实它想表达的是“接受现实,调整心态”,而不是抱怨已经改变的计划。
再举个职场例子:小张被临时派去外地出差一个月,他一开始觉得离家太远、工作陌生,忍不住焦虑。但转念一想:“既来之,则安之,正好能学点新业务。”结果他主动请教同事,反而获得了晋升机会。这里的关键是什么?不是被动忍受,而是主动在现有条件下找到突破口。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躺平吗?”还真不一样。躺平是消极放弃,而“既来之,则安之”更像打扑克时摸到一手普通的牌,却认真思考怎么打好它。比如疫情期间,许多线下店老板转做直播卖货,有人抱怨“生意没法做了”,但也有人说:“既然现在客流少了,正好试试线上渠道。”后者才是真正践行了这个成语的精髓。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转念”。就像开车遇到堵车,与其狂按喇叭,不如打开音乐放松一下。生活中总有意外打乱计划,与其纠结“如果当初”,不如想想“现在能做点什么”。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是一种成本最低的心理调节技巧。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原意是治国者要让百姓安居乐业。但放到今天,它更像一种生活智慧——不是强迫自己接受所有不如意,而是在变化中找到新的可能性。下次遇到计划外的状况,不妨试试对自己说:“来都来了,看看还能发现什么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