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ì yuè tiào wán
成语解释:跳丸:跳滚的弹丸。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成语出处:唐·韩愈《秋怀》诗:“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时间飞逝
繁体字形:日月跳丸
英文翻译:Sun Moon jump pill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跳:[tiào]1.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跳跃。跳水。跳荡。跳跶。跳高。跳远。跳舞。弹(tán)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2.越过:跳班。跳棋。跳槽。3.一起一伏地动:心跳。眼跳。心惊肉跳。[táo]古同“逃”。
丸:1.小而呈球形的东西:弹丸。2.中成药剂型之一。按规定处方,将药物粉碎成细粉,加适宜的黏合剂做成圆球形制品,可分蜜丸、水丸、糊丸等。
“日月跳丸”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抽象?它字面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像跳动的弹丸”,实际上用来比喻时间飞逝。比如有人感慨:“刚过完春节,转眼又到中秋,真是日月跳丸啊!”这种表达既形象,又带着一丝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为什么古人会用“跳丸”形容时间?其实这和古代杂技有关。唐代《酉阳杂俎》记载过“弄丸”表演——艺人抛接多个弹丸不落地。这种快速、连续的动作,恰好契合了时间流转不停歇的特性。就像我们刷短视频时,明明觉得才看五分钟,实际已过去两小时,这种“时间错觉”古今相通。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依然鲜活。比如职场新人小王在周报里写道:“项目启动会仿佛就在昨日,如今产品已进入测试阶段,深感日月跳丸。”这种用法既避免了直白的“时间过得快”,又为汇报增添了文采。再比如父母看着孩子的毕业照感叹:“记得他上幼儿园哭鼻子的样子,现在都读研了,真是日月跳丸。”
如何在日常交流中自然使用它?关键要抓住“对比感”。当你想表达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剧烈变化时,这个成语就像画龙点睛的墨笔。比如同事聊起行业变迁:“十年前我们还在用传真机,如今AI都能写代码了,简直日月跳丸。”既点明了技术革新速度,又暗含对时代发展的惊叹。
我个人认为,这个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生活的提醒。在深圳科技园,常看到创业者们行色匆匆,他们或许需要偶尔驻足,看看晚霞中的腾讯大厦——那些被量化成KPI的时间,同样承载着生命的温度。就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闲适,与“日月跳丸”的紧迫形成奇妙平衡,这或许才是应对时间焦虑的良方。
下次当你发现孩子突然长高,或是发现父母鬓角染霜时,不妨轻轻说一句:“真是日月跳丸呢。”这短短四字,既是对光阴的注解,也是对当下的珍视。毕竟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