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fēi rén wǒ
成语解释:是非:正确和谬误。正确与错误,他人和自己。泛指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
成语出处:元·谷子敬《城南柳》第四折:“你做了酒色财气,你辞了是非人我,今日个老乡惹上仙风,和小桃都成正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繁体字形:是非人我
英文翻译:It's me
是: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是处。自以为是。实事求是。你说得极是。应当早做准备才是。2.认为正确: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应的词: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词。这;这个: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气晴朗。6.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7.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这张桌子是石头的。那瓶墨水是红的。我是来看他的。8.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他是一片好心。咱们是好汉一言,快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满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哪!。说是说,做是做,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长了点。东西旧是旧,可是还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儿吃饭。12.用在句首,加重语气:是谁告诉你的?。是国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词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这场雨下的是时候。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你是吃米饭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吗?。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须重读)表示坚决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我打听清楚了,他那天是没去。这本书是好,你可以看看。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我:自己:自我。忘我精神。
“非人我”这个词乍一听有点抽象,到底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描述的是那些不围绕个人得失、也不刻意区分你我界限的状态。比如老张在菜市场帮陌生人搬重物,对方问“为啥帮我”,他摆摆手说“顺手的事儿呗”——这就是跳出了“我帮了你”的计较,达到了某种自然而然的善意状态。
有人会问:不计较得失不会吃亏吗?其实换个角度看,当我们不过分强调“我的付出”和“你的回报”时,反而能更纯粹地享受行动本身。就像孩子堆沙堡时不会计算工时成本,专注创作的设计师常忘记看钟表,这种沉浸状态往往能催生更好的成果。
工作中常见这样的场景:小刘主动整理共享文档的格式,虽然不在职责范围内。同事问他图什么,他笑着说:“大家看着方便就行”。这种超越岗位说明书的行为,看似“多管闲事”,实则润滑了团队协作。我观察发现,这类员工往往成长更快——因为他们关注的是事情本身的价值,而非是否“该我做”。
生活中如何实践呢?不妨试试“五分钟善意法则”:每天花五分钟做件不图回报的小事。可能是给楼道绿植浇水,或是帮邻居取快递。关键在于做完就放下,别想着“该得到感谢”。这种轻量级的练习,能让我们逐渐习惯跳出“你-我”的二元思维。
值得提醒的是,“非人我”不等同于自我牺牲。就像园丁修剪树枝是为了整体造型,我们需要在顾全大局和守护自我间找平衡。见过不少热心人因为过度付出而疲惫,这时候记住:真正的无私,应当像阳光普照般自然,而非刻意燃烧自己。
下次遇到需要抉择的情境,不妨把问题简化:这个行动本身是否有价值?如果剥离掉“谁会记得我的好”“有没有人看见”这些附加因素,你还愿意做吗?答案浮现时,或许就能触摸到“非人我”的真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