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 fēi
  • fēn
  •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ì fēi fēn míng

成语解释:正确和错误非常分明。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是非分明

英文翻译:distinguish right from wrong

是非分明的意思

是: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是处。自以为是。实事求是。你说得极是。应当早做准备才是。2.认为正确: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应的词: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词。这;这个: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气晴朗。6.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7.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这张桌子是石头的。那瓶墨水是红的。我是来看他的。8.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他是一片好心。咱们是好汉一言,快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满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哪!。说是说,做是做,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长了点。东西旧是旧,可是还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儿吃饭。12.用在句首,加重语气:是谁告诉你的?。是国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词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这场雨下的是时候。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你是吃米饭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吗?。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须重读)表示坚决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我打听清楚了,他那天是没去。这本书是好,你可以看看。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成语评论

是非分明”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清晰判断对错。比如成语“泾渭分明”,原指泾河和渭河的水一清一浊,界限清晰,后来比喻立场明确、原则性强。比如工作中遇到同事推卸责任,有人会说:“这件事必须泾渭分明,该谁承担就谁承担。”

有人可能会问:“是非分明会不会显得太固执?”其实不然。比如成语“黑白分明”,本意是指颜色对比强烈,用在生活中则强调坚守底线。比如家长教育孩子:“考试作弊是黑,诚实答题是白,你要学会黑白分明。”这里的“固执”反而成了守住价值观的铠甲。

现实中的是非判断真有这么简单吗?成语“明察秋毫”或许能给出线索。古时候官员断案时,若能发现像动物绒毛般细微的证据,就能更接近真相。这提醒我们:是非分明的能力,需要细致观察和持续学习。就像现在刷短视频,如果不了解事件全貌就站队,反而容易变成“跟风批判”。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是非分明”的智慧。比如工作中遇到灰色地带,与其纠结“非黑即白”,不如像成语“拨云见日”说的那样,先收集足够信息再做判断。有个朋友处理客户投诉时,总会多问三句话:“发生了什么?”“您期待什么结果?”“我能如何帮助您?”这三个问题就像三把梳子,能把乱麻般的是非梳理清晰。

培养这种能力,或许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比如看到网络争议时,先查证信息来源;遇到人际矛盾时,多听不同视角的陈述。就像古人用“水落石出”比喻真相终将显现,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判断对错的速度,更是等待真相浮出水面的耐心。

是非分明的造句

  1. 造句 皂白不分的反义词有黑白分明、是非分明、泾渭分明。
  2. 造句 张*记在处理公司事务上,向来是公正无私,是非分明。
  3. 造句 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说一是一,憎爱分明,是非分明。
  4. 造句 在社会斗争中,他总是立场坚定,是非分明。
  5. 造句 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要是非分明,不可习焉不察,与不良风气同流合污。
  6. 造句 别看是个中学生,她可是心明眼亮,是非分明。
  7. 造句 横平竖直中国字,慷慨激昂中国音,是非分明中国话,堂堂正正中国人,无私奉献中国情,大爱无疆中国魂。国际母语日,说话掷地有声,做人是非分明,说最美中国话,发最强中国音!
  8. 造句 唯本心,是非分明!不受外物干扰,不受感情牵绊,不沾因果,不担罪孽。仐三 
  9. 造句 今天,由于这个世界表现出勇气和是非分明的态度,使这两个国家获得了自由,其运动员得以参加奥运比赛。
  10. 造句 绝然不同的两类;是非分明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