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ùn
  • liè
  • shì
  • fē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ùn liè shì fēi

成语解释:论:评论;列:列举。罗列事实,评论是非。

成语出处:《汉书 司马迁传》:“仍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論列是非

英文翻译:On listing right and wrong

论列是非的意思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列:1.排列:罗列。列队。按清单上列的一项一项地清点。2.安排到某类事物之中:列入议程。把发展教育事业列为重要任务之一。3.行列:出列。前列。4.用于成行列的事物:一列火车。5.类:不在此列。6.各;众:列国。列位观众。7.姓。

是:1.对;正确(跟“非”相对):一无是处。自以为是。实事求是。你说得极是。应当早做准备才是。2.认为正确:是古非今。深是其言。3.表示答应的词:是,我知道。是,我就去。4.姓。5.指示代词。这;这个:如是。由是可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日天气晴朗。6.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7.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分类的作用:这张桌子是石头的。那瓶墨水是红的。我是来看他的。8.联系两种事物,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他是一片好心。咱们是好汉一言,快马一鞭。院子里是冬天,屋子里是春天。9.表示存在,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是”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他跑得满身是汗。10.“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不能混淆: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你当年年一个样哪!。说是说,做是做,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11.在上半句里“是”前后用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长了点。东西旧是旧,可是还能用。我去是去,可是不在那儿吃饭。12.用在句首,加重语气:是谁告诉你的?。是国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13.用在名词前面,含有“凡是”的意思: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14.用在名词前面,含有“适合”的意思:他想的很是路。这场雨下的是时候。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15.用在选择问句、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你是吃米饭是吃面?。他不是走了吗?。你是累了不是?⑾(必须重读)表示坚决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我打听清楚了,他那天是没去。这本书是好,你可以看看。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成语评论

论列是非」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直白——"论"是讨论,"列"是列举,"是非"就是正确与错误。合起来就是通过分析事实来辨明对错。比如有人问:“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的新闻事件,到底该信谁?”这时候就可以说:“与其站队互喷,不如论列是非,先看看双方证据是否站得住脚。”

有人可能会问:“生活中那么多复杂问题,真能靠‘论列是非’解决吗?”举个具体例子:朋友间因为误会闹矛盾,一方觉得对方故意冷落自己,另一方则认为是工作太忙。这时候如果双方坐下来,把各自的感受和事实一条条摊开说清楚(比如具体哪次聚会没参加、微信回复慢了几天),反而能更快解开疙瘩。这就是“论列是非”的实际应用——用具体事实代替情绪猜测。

再往深里想,这个成语其实暗含了中国人“就事论事”的智慧。比如公司开会讨论项目方案,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领导如果说“咱们不论资排辈,只管论列是非”,就是在强调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这种态度既避免了人际关系的内耗,又能集中精力解决实际问题。

不过我个人觉得,现代社会信息爆炸,要做到真正的“论列是非”其实需要更强的信息筛选能力。就像面对社交媒体上的热点事件,网民常常被情绪化标题带着跑。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像老秤匠一样,把事实的砝码一个个放在天平上称量——比如查看多个信源、核实时间线、区分观点与事实。这个过程虽然费时,却能避免成为“键盘侠”。

最后想说,这个成语的价值不仅在于判断对错,更在于培养理性思维的习惯。就像下棋时不能只看眼前一步,生活中遇到争议时,先把所有棋子(信息)摆在明面上,才能看清全局。这种思维方式,或许能让我们在信息洪流中少些焦虑,多些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