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ǒu
  • zhì
  • zhī
  • s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ǒu zhì zhī shì

成语解释:指有抱负有理想的人。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惟其生于后世,学绝道丧,异端邪说充塞弥满,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与世间凡庸恣情纵欲之人均其陷溺,此岂非以学术杀天下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有抱负的人

繁体字形:有志之士

英文翻译:a person of noble aspirations

有志之士的意思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士:1.古代指未婚的男子。2.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3.士人:士农工商。4.军人:士兵。士气。5.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上士。中士。下士。6.指某些技术人员:医士。护士。技士。助产士。7.对人的美称:烈士。勇士。女士。8.姓。

成语评论

此洪君是广东有志之士,与弟莫逆交,都不用客气。★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五回

有志之士的造句

  1. 造句 小草的顽强精神激励着我们中华民族,因此,有许多有志之士,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着挫折与失败的考验,为振兴中华而默默无闻的贡献出青春与力量。
  2. 造句 瓦釜雷鸣,让有志之士不能畅所欲言。
  3. 造句 现今人心涣散,纪律松弛,急须有志之士拨乱反正,进行全面整顿。
  4. 造句 眼看国家因为权力斗争而四方五裂,有志之士莫不忧心忡忡。
  5. 造句 现今人心涣散,纪律鬆弛,急须有志之士拨乱反正,进行全面整顿。
  6. 造句 国家将亡,政客们仍互相斗争不休,有志之士如何能不忧心如焚?
  7. 造句 旧中国,许多有志之士怀才不遇,解放后,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
  8. 造句 在日本人大举进攻中国时,许多有志之士都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扛起枪上了前线。
  9. 造句 公司为进一步扩大发展,现招贤纳士,望有志之士加入我们的团队,共谋发展。
  10. 造句 男人是有志之士,顶天立地的汉子,披荆斩棘何所惧,冲向迷霾搏击浪。尽展本色逞英豪,事业路上创辉煌。男人节:祝天下男子汉伟才大略展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