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ǎi nián zhī bǐng
成语解释:柄:权柄。形容长久的大权。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彪传》:“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长久的大权
繁体字形:百年之柄
英文翻译:The handle of a hundred years
百:表示很多:百草。百货。百科全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精神百倍。百闻不如一见。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柄:1.器物的把儿:刀柄。勺柄。2.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茎或枝连着的部分:花柄。叶柄。3.比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话柄。笑柄。把柄。4.执掌:柄国。柄政。5.权:国柄。6.用于某些带把儿的东西:一柄斧头。两柄锄头。
“百年之柄”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说白了就是形容长期积累的权势或资源。比如有人问:“为啥有些家族企业能传好几代?”答案可能就藏在“百年之柄”里——他们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把生意网络、管理经验和行业信誉打磨成了真正的竞争力。
举个现实例子:某老字号茶叶铺子,爷爷那辈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孙子现在开连锁店用直播卖货。三代人坚持把控茶叶品质,街坊邻居提到这家店就竖起大拇指。这种跨越时代的经营智慧,不就是“百年之柄”的生动写照吗?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长期积累的东西还有价值吗?”其实互联网时代反而放大了这个现象。看看那些科技巨头,早期积累的用户数据和技术专利,如今成了别人难以撼动的护城河。不过我个人觉得,真正的“百年之柄”不该是躺着吃老本,而是像酿酒一样,时间越久越要主动优化配方。
职场里也有类似场景。同事小王总抱怨:“新来的主管凭什么管我?”如果了解这位主管深耕行业十五年的经历,带出过三个金牌团队,手里握着供应商和客户的双重人脉,就会发现人家确实握有“百年之柄”。这种非一朝一夕能复制的资源,往往比职位头衔更有说服力。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你发现某个领域存在“百年之柄”现象时,是该绕道避开,还是想办法构建自己的长期优势?我的建议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毕竟今天的点滴积累,可能就是未来属于你的那个“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