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
  • shēn
  • chéng
  •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ā shēn chéng míng

成语解释:为正义捐弃生命而赢得美名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士固有杀身以成名,唯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

繁体字形:殺身成名

英文翻译:Kill yourself and become famous

杀身成名的意思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成语评论

杀身成名”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狠”,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王为了揭露公司财务造假,冒着被解雇甚至行业封杀的风险坚持举报,最终事件曝光后他丢了工作,却成了媒体口中的“正义卫士”。这就是“杀身成名”的现实写照——用巨大代价换取社会认可。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拿命换名”真的值得吗?其实成语背后藏着价值观的选择。比如古代刺客豫让为了给主公报仇,不惜毁容吞炭,最终刺杀失败却名留青史。用今天的眼光看,这种行为或许极端,但当时人认为“忠义比生命更重要”。可见“值不值”取决于时代和立场。

现代职场中也有类似现象。比如程序员老张为了开发公益软件,放弃高薪工作熬了三年,产品成功后他被称为“理想主义者”,但存款早已见底。这种选择就像硬币的两面:有人觉得他傻,有人佩服他的坚持。我个人认为,关键要看行动是否带来真实价值——如果牺牲能推动社会进步,历史自会给出公正评价。

回到成语本身,为什么古人会推崇这种精神?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士人急需通过激烈行为证明自身价值。就像商鞅变法时“立木为信”,用极端手段建立公信力。这种思维放在今天或许不再适用,但它提醒我们:成就往往需要突破舒适区的勇气。只是现代人更应学会在“保全自身”与“追求理想”间找到平衡点。

最后分享个有趣发现:日本武士道中的“切腹文化”与“杀身成名”异曲同工,但前者强调洗刷耻辱,后者侧重建立功业。这说明不同文化对“舍生取义”有不同解读。当我们使用这个成语时,不妨多问一句:追求的到底是虚名,还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