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 jī wéi shǔ
成语解释:谓殷勤款待宾客。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殺鶏為黍
英文翻译:Kill the chicken for the millet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黍: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碾成米叫黄米,性黏,可酿酒。
“杀鸡为黍”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字面意思是杀鸡做黄米饭,但实际想表达什么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主人倾尽所有、热情款待客人。比如你的朋友突然来访,你翻遍冰箱找出仅剩的食材做了一桌菜,还特意煮了珍藏的茶叶——这种“掏家底式”的待客精神,就是“杀鸡为黍”的精髓。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谁还真的杀鸡待客?其实这个成语的关键不在具体行为,而在于传递的态度。就像小王刚入职时,同事老张邀请他去家里吃饭,特意做了老家寄来的腊肉,还翻出孩子满月时没喝完的酒。这种用有限资源表达重视的行为,比高档餐厅的应酬更让人记忆深刻。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非实物场景。比如线上会议时,主讲人提前准备了详尽的资料包,还主动延长半小时答疑,这就是职场版的“杀鸡为黍”。它提醒我们:真诚的付出往往比刻意的排场更有温度。
从个人经历看,过度追求“杀鸡为黍”也可能带来压力。去年表弟来旅游,我硬着头皮带他吃网红餐厅,结果排队两小时反而败了兴致。后来才明白,真正的待客之道应该是量力而行——用家常菜配轻松聊天,有时比豪华大餐更能拉近距离。
当代人生活节奏快,但“杀鸡为黍”传递的慷慨与真诚依然珍贵。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人际关系中最朴实的温度:不在于你给出多少,而在于你愿意为对方付出多少心意。下次朋友来访时,或许可以放下“必须完美招待”的包袱,用一杯热茶配真心话,同样能泡出温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