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
  • hài
  • hó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ā jī hài hóu

成语解释:杀鸡给猴子看。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它人。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殺鶏駭猴

英文翻译:kill the chicken to frighten the monkey

杀鸡骇猴的意思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骇:惊吓;震惊:惊涛骇浪。骇人听闻。

猴:1.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外形略像人,身上有毛,多为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动灵活,好群居,口腔有储存食物的颊囊,吃果实、野菜、鸟卵和昆虫等。通称猴子。2.乖巧;机灵(多指孩子):这孩子多猴啊!3.像猴似的蹲着:他猴在台阶上嗑瓜子儿。4.姓。

成语评论

杀鸡骇猴”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假设公司里有人总是迟到,老板决定当众批评并扣奖金,其他人看到后立马规矩了。这就是典型的“杀鸡骇猴”——通过惩罚一个典型来警示其他人。

为什么不用别的动物,偏选鸡和猴?其实这里的“鸡”代表容易控制的个体,而“猴”象征需要被震慑的群体。比如老师点名批评一个玩手机的学生,其他同学马上收起手机,这里的“鸡”是具体案例,“猴”就是整个班级。

不过这种策略真能长久有效吗?记得前公司曾用扣绩效威胁员工加班,结果三个月后离职率飙升。这说明单纯的威慑可能治标不治本。就像用辣椒水赶走野猫,虽然暂时清净,但猫粮充足的地方它们还会回来。

我自己带团队时试过折中方案:先私下提醒三次,第四次才公开处理。这样既保留警示作用,又给改正机会。毕竟“骇猴”不是目的,培养自觉性才是核心。就像小区贴出“乱扔垃圾监控已拍”的告示,实际监控根本没装,但效果出奇好。

下次遇到需要立规矩的情况,不妨想想“杀鸡骇猴”背后的逻辑:不是非得见血才有效。有时候亮出刀光,比真正挥刀更有智慧。关键要让人们意识到,规则不是束缚,而是保护群体的铠甲。

杀鸡骇猴的造句

  1. 造句 宋太祖颁布了“盗窃律”以后,就采取杀鸡骇猴的办法,先惩办了商河县的李瑶。
  2. 造句 看来打击投机已经开始了,先拿私募的掌门人开刀!杀鸡骇猴,以儆效尤!
  3. 造句 法官说这种处罚将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
  4. 造句 而衡山派刘正风不过是杀鸡骇猴的那只“鸡”。
  5. 造句 程锐也不在乎这点钱,这次必须要做到杀鸡骇猴,否则长此以往这生意就没法做了。
  6. 造句 赵顺成的行为,摆明了要拿自己开刀,杀鸡骇猴,敲山震虎,刚才从赵顺成办公室出来,一路上不知道背后多少人指指点点等着看自己笑话。
  7. 造句 邱俊辉来云雾县后,田百成没有摸透邱俊辉的思想,就不敢打着邱俊辉的幌子发号布令,担心被邱俊辉知情后会拿他杀鸡骇猴。
  8. 造句 杨天听了之后不禁感觉有些好笑,看来不仅仅是中国人懂得杀鸡骇猴的道理啊!找上洪大全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政客们首先选择的目标是瓦希德。
  9. 造句 要依纨绔子弟的性子,这孙暠既然反对孙权上位,为了自己的地位威望着想,自然是一刀砍了干脆,杀鸡骇猴嘛。
  10. 造句 不惹事不代表怕事,何况他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主,既已决定动手那就得速战速决,最近的那人首当其冲成为他杀鸡骇猴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