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ā jī qǔ luǎn
成语解释: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
成语出处:希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殺鶏取卵
英文翻译: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取:1.拿到手里:取款。取行李。把电灯泡取下来。2.得到;招致:取乐。取暖。自取灭亡。3.采取;选取:取道。录取。可取。给孩子取个名儿。4.姓。
卵:1.动植物的雌性生殖细胞,与精子结合后产生第二代。2.昆虫学上特指受精的卵,是昆虫生活周期的第一个发育阶段。3.某些动物由卵细胞发育成的借以繁殖传代的物质,如鸟卵、蛇卵、龟卵等。4.称睾丸或阴茎(多指人的)。
“杀鸡取卵”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背后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比如,小明为了尽快完成暑假作业,熬夜三天抄答案,结果开学后老师讲的知识他完全听不懂。这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反而让他失去了长期学习的能力——这不就是典型的“杀鸡取卵”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大家明知杀鸡取卵有害,还会这么做?其实这和人性中的“即时满足”有关。就像有人为了减肥狂吃代餐粉,结果营养不良;或者公司为了季度财报好看,疯狂压榨员工,最后团队集体离职。短期利益的诱惑太大,让人忽略了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有了新解读。我邻居王阿姨总爱买“9.9元包邮”的商品,结果东西用两天就坏,反而比买贵点的更浪费钱。她说这是“省钱”,我却觉得她在“花钱买垃圾”——这种消费陷阱,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杀鸡取卵?
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当然有!我朋友开餐馆时坚持用新鲜食材,虽然成本高,但五年下来成了本地口碑最好的老店。这让我想到: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收割现有资源,而在于培育能持续产出的系统。就像养鸡人如果每天耐心喂食,得到的鸡蛋远比一次性杀鸡取卵多得多。
观察生活中的这些案例,你会发现“杀鸡取卵”从来不只是寓言故事。它可能藏在我们的工作习惯里,躲在消费决策中,甚至潜伏在人际关系里。下次面临选择时,不妨多问自己一句:这个决定是让我拥有会下蛋的母鸡,还是只能得到一颗再也无法复现的蛋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