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ó
  • zhī
  • yō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ǐ guó zhī yōu

成语解释:同“杞人忧天”。

成语出处:宋·岳珂《桯史·岁星之祥》:“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多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杞國之憂

英文翻译:groundless worry

杞国之忧的意思

杞:1.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杞县。2.姓。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忧:1.忧愁:忧闷。忧伤。2.使人忧愁的事:忧患。高枕无忧。3.担心;忧虑:杞人忧天。忧国忧民。4.指父母的丧事:丁忧。5.姓。

成语评论

杞国之忧”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实际生活中你肯定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公司要开季度总结会,小王提前一周就开始念叨:“老板要是问数据细节怎么办?PPT配色是不是太丑了?”结果会议当天,老板全程都在夸团队整体表现——这可不就是现代版“杞人忧天”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其实它源自战国时期的故事,讲的是杞国有个人总担心天会塌下来,后来被用来形容毫无根据的过度焦虑。就像现在很多人刷着手机新闻,看到某条专家说“十年后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工作”,立刻陷入职业危机恐慌,却忘了思考这条信息的真实性和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记得去年我帮邻居张姐搬家,她对着打包好的箱子反复念叨:“你说搬家公司的车会不会半路抛锚?新小区的电梯会不会突然停电?”结果搬家当天全程顺利,她自嘲说:“我这真是现代杞国居民。”这个例子生动说明,我们往往在担忧根本不会发生的事,反而消耗了大量当下的精力。

现代生活中,如何区分合理警惕与过度焦虑?有个简单的方法:把担忧事项写在纸上,标注发生概率。比如“明天出门被陨石砸中”的概率,可能比中彩票头奖还低百倍。这种可视化处理能帮助我们跳出情绪漩涡,更理性地看待问题。

有趣的是,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当的“杞人之忧”其实有积极意义。就像古人担忧天塌,推动了天文观测的发展;现代人担心数据安全,促进了加密技术的进步。关键在于把焦虑转化为行动预案,而不是停留在空想层面。

下次当你为某个遥远的可能性辗转反侧时,不妨试试“五分钟法则”:用五分钟集中思考最坏情况及应对方案,然后立即停止想象。这个方法帮我戒掉了熬夜刷职场危机帖的习惯,毕竟真实世界里,解决问题的时间远比担忧的时间更有价值。

天空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担忧而塌陷,但我们的生活质量却可能被无止境的焦虑吞噬。与其在脑海里搭建灾难片场景,不如泡杯茶翻开落灰的书籍,或者给窗台上的绿植换个新花盆。这些实实在在的小确幸,才是对抗虚无担忧的最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