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
  • ān
  • zhě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n bù ān zhěn

成语解释:安:安稳。人民不能安心睡觉。形容生活极不稳定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43回:“被他这一闹,却闹得人心皇皇,民不安枕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生活不安定

繁体字形:民不安枕

英文翻译:People's restless pillow

民不安枕的意思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枕:1.枕头:枕套。凉枕。2.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其他东西上:枕戈待旦。他枕着胳膊睡着了。3.姓。

成语评论

说到“民不安枕”,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个老掉牙的成语,离现代生活很遥远。其实这个场景从未真正消失。比如去年台风“梅花”登陆时,朋友圈里凌晨三点还有人发视频:“小区地下车库淹到膝盖了,物业电话被打爆”。这种整夜盯着水位上涨、随时准备撤离的状态,可不就是“民不安枕”的生动写照?

有人会问:这成语和“睡不着觉”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民”字。去年郑州暴雨时,我亲眼见到便利店老板把矿泉水堆成防洪墙,却坚持24小时营业,他说“总得让抢险的人有地方买手电筒”。这种群体性的焦虑与坚守,才是这个成语真正要传递的分量。

现代社会还适用吗?看看疫情初期的方舱医院建设就明白了。当时武汉的朋友告诉我,打桩机的轰鸣声整夜响彻江滩,附近居民却没人投诉——大家知道这是救命工程。这种集体失眠里既有担忧,也饱含希望,比单纯描述“睡不着”多了层时代底色。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是它自带温度计功能。去年参加社区防汛值班时,凌晨四点巡查发现独居老人家的阳台漏水,帮忙转移贵重物品后,老人硬塞给我两个温热的茶叶蛋。这种时刻突然明白:所谓“民不安枕”,测量的是整个社会的温度,焦虑值升高的同时,互助的热度也在攀升。

下次在新闻里听到这个成语,不妨多问一句:此刻的不安因何而起?又在催生怎样的改变?就像今年夏天重庆山火,摩托车队彻夜运送物资的轰鸣声里,藏着这个古老成语的全新注脚。当黎明来临,沾着露水的泡面箱和满是泥印的骑行靴,或许比任何词典解释都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