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àn mǎ gōng láo
成语解释: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将士立下战功。后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 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形容战功
繁体字形:汗馬功勞
英文翻译:distinctions won in battle
汗:[hàn]人和高等动物从皮肤排泄出来的液体,是机体通过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hán]可汗(kèhán)的简称。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功:1.功劳(跟“过”相对):立功。记一大功。2.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功。功亏一篑。大功告成。好大喜功。3.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功。功架。基本功。4.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劳:1.劳动:按劳分配。不劳而获。2.烦劳(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劳驾。劳您走一趟。3.劳苦;疲劳:任劳任怨。积劳成疾。4.功劳:勋劳。汗马之劳。5.慰劳:犒劳。劳军。6.姓。
提到“汗马功劳”,你会想到什么?是战场上拼杀的将士,还是职场上加班到深夜的身影?这个成语原本形容战马在战场上奔波流汗、立下功劳,后来逐渐演变为对重大贡献的比喻。比如,一位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可能会说:“这次疫苗研发成功,张博士的实验室在初期数据建模上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么问题来了:汗马功劳只能用在“宏大叙事”里吗?其实不然。举个例子,社区里默默修路的老王,邻居们常说:“这条坑坑洼洼的路能铺平,老王前前后后跑了十几趟街道办,绝对算头号功臣!”你看,平凡人的坚持同样配得上这个词。它既可以是国家大事中的关键角色,也可以是生活琐事里的暖心助力。
有趣的是,我发现现代社会对“汗马功劳”的理解正在发生微妙变化。过去强调“流血流汗”的付出感,现在人们更关注贡献的实际价值。比如某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通宵修复系统漏洞,老板可能会说:“小刘这次及时止损,给公司省了千万级损失,比签十个客户都有用。”这种从“苦劳”到“功劳”的认知转变,或许正是效率时代的缩影。
有人可能会问:用这个词会不会显得过于严肃?其实关键在于语境。朋友间开玩笑说:“你今天帮我搬家跑三趟,简直是汗马功劳啊!”既保留了成语的郑重感,又增添了幽默温度。语言就像调色板,重点在于如何调配严肃与轻松的比例。
从个人观察来看,职场中过度强调“汗马功劳”有时会陷入误区。见过太多团队把功劳归于某位“明星员工”,却忽视了协作网络的价值。就像足球队里前锋破门固然耀眼,但若没有中后场的传球策应,单打独斗终究难成气候。真正持久的成功,往往来自集体智慧的叠加效应。
下次当你想要使用这个成语时,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份贡献是否真正推动了事情的本质进展?毕竟,真正的功劳不在于过程多么艰辛,而在于结果是否掷地有声。就像农民春种秋收,汗水浸润的土地最终结出饱满的稻穗,这才是对“汗马功劳”最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