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ng
  • nán
  • hǎi
  • bě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āng nán hǎi běi

成语解释:大江之南,大海之北。形容地域广阔,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叡《赦辽东吏民公文》:“书传所载也,江南海北有万里之限,辽东君臣,无怵惕之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江南海北

英文翻译:the four corners of the land

江南海北的意思

江:1.大河:长江。珠江。黑龙江。2.(Jiāng)指长江:江汉。江淮。江南。江左。3.姓。

南:[nán]1.方向。清晨面向太阳时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指南针。南方。2.指中国南方:南货。南味。[nā]〔南无〕梵语音译词。佛教用语。表示尊敬或皈依:南阿弥陀佛。无(mó)。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北:[běi]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2.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bèi]古同“”,违背,违反。

成语评论

提到“江南海北”,许多人可能会疑惑: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它常用来形容地域跨度极大,或指代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或事物。比如:“公司年会上,同事们来自江南海北,有人操着东北口音讲段子,也有人用粤语分享煲汤心得。”这种画面感极强的表达,能让听者瞬间联想到多元融合的场景。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五湖四海”有什么区别?仔细琢磨会发现,“江南海北”更侧重地理方位的对比——江南水乡与北方辽阔形成鲜明对照。例如旅行博主写道:“这趟旅程从江南海北的古镇走到戈壁荒漠,青石板路的潮湿气息和沙漠热风的粗粝感交替冲击着感官。”这里用地理特征的碰撞,强化了体验的丰富性。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成语还能引申为思想观念的差异。比如家长教育孩子:“要学会和江南海北的同学相处,有人习惯早睡早起,有人夜猫子属性,尊重差异才能交到真朋友。”这种用法跳脱了地域限制,转而强调包容不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的“矛盾统一性”。就像上周在咖啡馆遇到的情景:两位老人用方言激烈争论茶叶冲泡方法,最后却笑着碰杯——江南海北的差异反而成就了独特的交流乐趣。生活中若能保持这份开放心态,地域标签反而会成为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或许有人好奇:如何避免使用时显得生硬?关键在抓住“对比中见和谐”的核心。试着这样用:“团队里江南海北的创意激烈碰撞,南方同事的细腻方案和北方伙伴的大胆构想,最终融合成惊艳的设计。”既点明差异,又突出协作成果,比单纯说“大家来自各地”更有感染力。

需要留意的是,这类成语更适合口语化表达。若在正式文件中,可能用“跨地域”更合适。但日常聊天时,一句“咱这圈子真是江南海北什么人都有”,瞬间拉近距离。语言本就是活的工具,用得恰当,老成语也能讲出新故事。

江南海北的造句

  1. 造句 江南海北长相忆,浅水深山独掩扉。重见太平身已老,桃源久住不能归。刘长卿 
  2. 造句 李家家主逝世的噩耗传遍江南海北……
  3. 造句 柳清泉说的是真心话,那生活质朴简单的两个月可以说是他最美好的回忆了,虽然以后和季华空在一起的时间很多,甚至结伴游历江南海北,浪迹江湖过。
  4. 造句 没想到这位姑娘,对江湖那么好奇,如果不是自己有任务在身,真想和她走遍江南海北。
  5. 造句 经理有事外出,办公室里只有我和办事员小李以及其他几个同事,我们在那里江南海北,天上人间的乱侃着,气氛很是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