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 di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ū míng diào yù

成语解释:同“沽名钓誉”。

成语出处: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三折:“我不为别的,自恨我奔丧来后,又不是沽名吊誉没来由。”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猎取名誉

繁体字形:沽名弔譽

英文翻译:fish for fame

沽名吊誉的意思

沽:1.买:沽酒。2.卖:待价而沽。3.天津的别称。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吊:1.悬挂:门前吊着两盏红灯笼。2.祭奠死者或慰问死者的家属等:吊丧。3.用绳子向上提或向下放:把篮子吊下来。4.收回:吊销。5.给皮桶子加面或里子:吊皮袄。6.把球轻轻打到对方防守薄弱的地方:吊底线。打吊结合。7.量词。旧时钱币单位。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叫一吊。

誉:1.名誉:荣誉。誉满全国。2.称赞:毁誉。誉不绝口。3.姓。

成语评论

“沽名钓誉”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抽象,但生活中其实随处可见它的影子。举个例子:某网红为了涨粉,故意在镜头前给流浪汉送食物,全程录像发到网上,配文“传递温暖”,评论区一片点赞,但拍完视频后却对流浪汉不闻不问。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通过虚假的善意换取名声,完美诠释了“沽名钓誉”的含义。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会“沽名钓誉”?其实答案很简单——人性渴望被认可。比如职场中有人抢同事功劳汇报给领导,社交媒体上有人用P图伪造“精致生活”,本质上都是用表面的光鲜掩盖真实需求。但问题在于,靠虚假手段获得的名声就像泡沫,一戳就破。

另一个值得讨论的角度是:沽名钓誉和正当争取荣誉的界限在哪里?举个正面对比:科学家默默研究十年终于发表突破性成果,企业家通过解决社会问题获得市场认可,这些行为虽然也追求名声,但核心价值在于创造了真实价值。两者的区别就像种树和插假花的区别——前者需要时间沉淀,后者只求即时效果。

从个人观察来看,互联网时代放大了沽名钓誉的可能性。比如某些“打卡式慈善”,参与者更在意朋友圈九宫格是否美观而非受助者实际需求。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越来越多人开始警惕这种行为。最近看到有个博主主动公开自己视频的剪辑痕迹,坦言“真实生活有瑕疵才值得记录”,反而赢得更多信任,这或许是个积极的信号。

想要避免成为沽名钓誉的人,不妨试试“动机三问法”:做这件事是为了解决问题,还是为了被人看到?如果无人知晓,我还会坚持吗?得到的评价和实际贡献是否匹配?这三个问题就像照妖镜,能帮我们看清行为的本质。毕竟,真正的价值往往藏在那些“做了不必说”的时刻里。

说到最后,或许我们应该宽容看待人性中这份对认可的渴望,就像接受阳光下的影子一样。重要的是保持清醒:名声可以是结果,但不该成为目的。与其费心经营人设,不如把精力花在那些“即使无人鼓掌也愿意坚持”的事情上——时间自会给出最公正的评价。

沽名吊誉的造句

  1. 造句 而知州马发是个沽名吊誉的伪君子,他为了成就自己的忠义之名,不惜在城中放火,让几万百姓给自己殉葬。
  2. 造句 如果说沽名吊誉是文坛登龙术的草创阶段,那么历经70年岁月打磨,文坛登龙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了,靠傍富姐希图一炮走红显然是小儿科。
  3. 造句 老夫看来,莫非是徐守备你贪心作祟,又提供给了秦歌沽名吊誉的机会不成?
  4. 造句 比起那些沽名吊誉之人,丹尘不知可爱了多少倍。
  5. 造句 姑娘明知我只是心生疑惑而已,何必自做聪明,以为杨叶自视清高,沽名吊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