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g
  • yā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ū míng yāo yù

成语解释:沽:通“酤”,买;邀:求得。以不正当的手法博取名誉

成语出处:《清史稿·迈柱传》:“若此税不当收,潢当请豁免,何得以公指代完,沽名邀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猎取名誉

繁体字形:沽名邀譽

英文翻译:Invite reputation

沽名邀誉的意思

沽:1.买:沽酒。2.卖:待价而沽。3.天津的别称。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邀:1.约请:特邀代表。2.求取:求功邀名。3.拦截:邀击。

誉:1.名誉:荣誉。誉满全国。2.称赞:毁誉。誉不绝口。3.姓。

成语评论

沽名邀誉”这个词,字面上看像是“用名声做买卖”。比如某位网红为了涨粉,故意在灾区摆拍送物资,但镜头一关转头就走。这种行为就像把善心当成广告位,观众看穿后反而会质疑:“他到底是想帮人,还是想给自己贴金?”

职场上也常遇到类似场景。比如部门主管要求全员加班到凌晨,却特意把办公室照片配上励志文案发朋友圈。第二天晨会上轻飘飘说句“大家辛苦了”,实际项目进度却毫无推进。这时候员工心里难免嘀咕:“领导是真心想完成工作,还是只想让大老板看到他的‘拼命三郎’人设?”

有人可能会问:追求好名声有错吗?关键要看动机与行动是否统一。就像社区里常年义务教老人用手机的王阿姨,虽然从不上传照片到业主群,但邻居们提起她都竖大拇指。这种用行动积累的口碑,和那些举着捐款牌匾拍照却从不查看项目进展的人,本质上是云泥之别。

现在社交媒体把“立人设”变成技术活,反而让真诚变得稀缺。笔者在公益机构工作时,见过企业代表坚持要举着支票拍照半小时,却对受助孩子的故事毫无兴趣。这种刻意经营的形象就像纸灯笼,看着光亮,实则一戳就破。

其实好名声应该像春天的雨水,是自然滋养出来的。就像那个每天清晨帮环卫工带热包子的早餐店老板,直到被路人拍下发到网上才被大家知晓。当善意成为生活习惯,所谓的“名”不过是行动的影子,这样的名誉才真正值得珍惜。

下次看到特别“完美”的形象展示时,不妨多问一句:这个行为的受益人究竟是谁?是切实帮助了他人,还是主要服务于当事人的形象工程?答案往往藏在那些镜头之外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