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ū míng gàn yù
成语解释:犹沽名钓誉。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驿里相逢》:“追想我昔日纠劾仇贼,岂是沽名干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猎取名誉
繁体字形:沽名干譽
英文翻译:fish for fame
沽:1.买:沽酒。2.卖:待价而沽。3.天津的别称。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干:[gàn]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骨干。2.指干部:调干。干群关系。3.做(事):实干。干活儿。埋头苦干。4.能干;有能力的:干练。干才。5.担任;从事:他干过厂长。6.事情变坏;糟:要干。干了,钥匙忘在屋里了。[gān]1.古代指盾牌:干戈。2.姓。3.冒犯:干犯。4.牵连;涉及:干连。干涉。相干。5.追求(职位、俸禄等):干禄。6.水边:江干。河干。7.天干:干支。8.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跟“湿”相对):干燥。干柴。油漆未干。衣服晾干了。9.不用水的:干洗。干馏法。10.加工制成的干的食品:饼干。葡萄干儿。豆腐干儿。把萝卜晒成干儿。11.空虚;空无所有:外强中干。钱都花干了。12.只具形式的:干笑。干号(háo)。13.属性词。指拜认的(亲属关系):干妈。干儿子。14.徒然;白:干着急。干瞪眼。干打雷,不下雨。15.形容说话太直太粗(不委婉):你说话别那么干。16.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人难堪:我又干了他一顿。17.慢待;置之不理:主人走了,把咱们干起来了。
誉:1.名誉:荣誉。誉满全国。2.称赞:毁誉。誉不绝口。3.姓。
“沽名干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说的现象其实很常见——有人为了博取名声和夸奖,故意做些表面功夫。比如公司里有个同事,平时不怎么参与项目,但每次领导来视察时,他突然变得特别积极,甚至抢着汇报别人的工作成果。这种行为就像在菜市场“现杀现卖”一样,临时表演只为了刷存在感。
为什么有人会“沽名干誉”呢?其实背后藏着两种心态:要么是内心缺乏真正的价值认同,需要用外部掌声填补;要么是看中了名誉能带来的实际利益,比如升职加薪的机会。就像网红为了流量刻意制造话题,虽然短期能收获关注,但长期反而容易翻车。
历史上有位官员的故事特别典型。明朝某知县为了政绩考核,在朝廷巡查前突击修路建桥,还在饥荒时组织百姓排队领粥摆拍。结果巡查组一走,工程烂尾、粮仓见底,百姓反而更苦了。这种“面子工程”和如今的某些形象工程何其相似?
这种行为真的有用吗?短期或许有效,但就像纸糊的灯笼经不起风吹。我邻居家的孩子为了评三好学生,主动帮社区打扫卫生三个月,评上后却再也没出现过。后来大家提起他都摇头:“那孩子挺会做戏”。可见靠表演得来的荣誉,反而会透支信任。
现代社交媒体的出现,让沽名干誉有了新舞台。有人朋友圈里天天晒加班、晒读书,实际工作能拖就拖,书架买来只为拍照。更讽刺的是,这类内容往往比真实分享获得更多点赞——这恰恰说明我们的评价体系存在漏洞。
我倒觉得,与其费心经营人设,不如把精力花在真正重要的事上。就像种果树,专心松土施肥的园丁,虽然前期默默无闻,但等到硕果挂满枝头时,根本不需要自己吆喝。那些急着挂牌子卖青果的,最后可能既丢了口碑,又坏了果子。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爱作秀的人,不必急着拆穿或效仿。时间就像筛子,总会把轻飘飘的虚名筛下去,留下有分量的真本事。毕竟,用蜡烛冒充灯塔的人,终究照不亮真正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