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án
  • shí
  • gāo
  • hu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uán shí gāo huāng

成语解释:泉石:指山水;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据说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成语出处:《旧唐书 隐逸传 田游岩》:“臣泉石膏肓,烟霞锢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嗜好山水成癖

繁体字形:泉石膏肓

英文翻译:deep-rooted love for natural charms

泉石膏肓的意思

泉:1.泉水:温泉。矿泉。清泉。甘泉。2.泉眼。3.钱币的古称:泉币。4.姓。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膏:[gāo]1.脂肪,油;肥肉:焚膏继晷(guǐ)。2.糊状的东西:牙膏。药膏。3.中成药剂型之一。在常温时为固体、半固体或半流体的制品。可分为内服膏、外贴膏、外敷膏:益母草膏。狗皮膏。紫草膏。4.肥沃:膏壤。[gào]1.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的转动部位上,使润滑:膏车。2.把毛笔蘸墨后在砚台上掭:膏笔。

肓:古指人体内心脏下膈膜上的部位。

成语评论

泉石膏肓”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生僻,但它背后藏着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举个例子,有人退休后搬到山里种菜养花,邻居调侃他“真是泉石膏肓了”,其实是在说他被山水之美彻底“治愈”了。

这个成语到底什么意思?字面看像是“被泉水和山石侵入骨髓”,实际形容人对自然风光的痴迷深入灵魂。比如唐代诗人王维在终南山隐居时,每天观察云雾变化,连生病都要对着山景写诗——这种状态完全称得上“泉石膏肓”。

现代生活中,有人会背着帐篷凌晨三点爬山等日出,有人驱车五小时只为看一片银杏林。这些行为看似疯狂,却暗合了成语的精髓:当自然之美成为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就像《小王子》里狐狸说的“驯养”关系,我们与山水之间产生了独特的羁绊。

为什么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情怀?钢筋森林里待久了,很多人开始怀念泥土的触感。我曾在写字楼里见过同事用鱼缸养苔藓,他说看着这点绿意能缓解焦虑。这或许就是当代版的“泉石膏肓”,用微小自然元素重构心灵栖息地。

有个有趣现象:露营装备销量暴涨,但半数帐篷最终成了阳台装饰品。这揭示着现代人的矛盾心理——既渴望拥抱自然,又被现实束缚。就像苏轼夜游赤壁时“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感慨,真正的“泉石膏肓”未必需要深山老林,而是培养感知细微美好的能力。

科技发展带来了新可能。VR眼镜能让人躺在沙发上观赏北极光,生物实验室培育着发光植物。未来或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年轻人戴着AR设备,在停车场里也能看见虚拟瀑布倾泻而下。这种科技与自然的融合,正在改写“泉石膏肓”的现代定义。

站在十字路口回望,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到今天的阳台菜园,人类对自然的向往始终未变。或许真正的“膏肓”状态,不是逃离城市,而是学会在水泥缝隙里播种春天。就像日本枯山水用砂石写意山河,我们也在寻找与自然共处的新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