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ì gǔ bù huà
成语解释: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法。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
成语出处:宋 楼钥《荐黄肤卿林椅札子》:“既非泥古以违今,直可据经而从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泥古不化
英文翻译:follow the beaten track
泥:[ní]1.土和水混合成的东西。2.像泥的东西:印泥。枣泥。[nì]1.用灰、泥等涂塞:泥墙。泥炉膛。2.死板;不灵活:拘泥。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化:[huà]1.变化;使变化:化脓。化名。化装。顽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为零。化悲痛为力量。2.感化:教化。潜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冻。化铁炉。太阳一出来,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烧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学:理化。化工。化肥。8.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化。美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缘。化斋。化了些米面来。[huā]同“花2”。
提到"泥古不化",你可能会联想到那些抱着旧黄历不撒手的人。比如某位老师坚持用三十年前的教案讲课,学生提问"现在都用AI解题了",他却瞪着眼睛说:"祖宗之法不可变!"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这位老师真是泥古不化的典型。
有人会问:"遵循传统有什么不好?"关键要看具体情况。就像去年我老家祠堂修缮,族老们坚持用明代建筑工艺,结果木料接缝处全用榫卯不用钉子,既保留了古韵又符合现代安全标准。这种"守旧"反而成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可见泥古不化与尊重传统之间,差的就是个灵活变通的智慧。
最近遇到个有趣案例:某茶企老板坚持手工炒茶拒绝机械化,结果在直播带货时被网友问"能保证每锅火候都精准吗",这才意识到传统工艺与现代质检可以结合。现在他们既保留手工匠艺,又引入红外测温仪把控品质,销售额翻了三倍。这个转变印证了我的观点:真正的文化传承,应该像老树发新芽,既扎根传统又拥抱变化。
或许有人疑惑:"如何判断是坚守传统还是顽固不化?"有个简单的检验方法:当某种做法开始阻碍事物正向发展,当反对声音都来自实践中的真实反馈,就该警惕是否陷入了泥古不化的陷阱。就像老字号餐馆,保留招牌菜是传承,拒绝外卖配送可能就是固步自封。
观察身边会发现,那些能把老传统玩出新花样的人,往往都深谙"守破离"之道。他们先完整继承传统(守),再根据现实情况突破创新(破),最终形成独特风格(离)。这种渐进式革新,既避免了泥古不化的僵化,又防止了全盘否定的虚无,就像给老房子装上智能家居系统,老灵魂住进了新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