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ì sì jiāo liú
成语解释: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
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元顺传》:“顺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换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夏,四月,甲申,郭子仪辞还邠州,复为上言边事,至涕泗交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悲痛时
繁体字形:涕泗交流
英文翻译:tears and snivel fall down at the same time
涕:1.眼泪:痛哭流涕。2.鼻涕:涕泪交流。
泗:1.鼻涕。2.泗河,水名,在山东。
交:1.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2.到(某一时辰或季节):交子时。明天就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3.连接;交叉:交界。两直线交于一点。4.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春夏之交。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两省之交。5.结交;交往:交朋友。建交。6.友谊;交情:绝交。一面之交。7.(人)性交;(动植物)交配:交媾。杂交。8.互相:交换。交流。交易。交谈。9.一齐;同时(发生):交加。交迫。交集。10.姓。11.同“跤”(jiāo)。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涕泗交流”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到底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人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情绪特别激动的样子。比如你看到一部电影里主角和亲人久别重逢,眼泪哗哗流,鼻涕都顾不上擦,这时候就能说:“他激动得涕泗交流,话都说不利索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普通的‘哭’有什么区别?”其实差别在程度和画面感上。普通的“哭”可能只是默默流泪,但“涕泗交流”更夸张,带点狼狈的感觉。比如考试考砸了,你红着眼睛抽抽搭搭,妈妈可能会调侃:“哟,怎么涕泗交流的?下次努力不就行了!”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还真不少。记得有次在机场,看见个老爷爷送孙子出国留学,孙子过安检后,老人家站在原地不停抹眼泪,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纸巾,这画面简直就是“涕泗交流”的真人版。这时候的眼泪不仅是悲伤,更承载着骄傲和不舍。
这个成语在现代用得不算多,但特别适合需要强烈情感表达的场合。比如小说里写人物崩溃的场景:“暴雨中她跪倒在地,涕泗交流地喊着逝去恋人的名字,雨水和泪水在脸上模糊成一片。”你看,是不是比单纯写“她哭了”更有冲击力?
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人在极度悲伤或狂喜时,身体反应往往比语言更真实。鼻涕眼泪不受控制地流,反而比刻意修饰的言辞更能打动人。这种生理反应和情感爆发的同步性,大概就是“涕泗交流”这个成语历经千年仍不过时的魅力吧。
下次遇到需要描写强烈情感的场景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但要注意使用场合——工作会议上领导讲话时大家感动落泪,用这个词可能不太合适;要是用在历史剧剧本或抒情散文里,那真是再贴切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