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ì sì héng liú
成语解释: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亦作“涕泗纵横”。
成语出处:《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笃”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临书振腕,涕泗横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极度悲伤
繁体字形:涕泗横流
英文翻译:tears and mucus flowing down rapidly
涕:1.眼泪:痛哭流涕。2.鼻涕:涕泪交流。
泗:1.鼻涕。2.泗河,水名,在山东。
横:[héng]1.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横额。横梁。2.地理上东西向的(跟“纵1”相对):黄河横贯本省。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跟“竖、直、纵1”相对):横队。墙上横着写着几个大字。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跟“竖、直、纵1”相对):横剖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5.使物体成横向:把扁担横过来。6.纵横杂乱:横生。横流。血肉横飞。7.与“横”(hèng)8.义相近,但只用于成语或文言词中。9.汉字的笔画,平着由左向右,形状是“一”。10.横竖;反正:我横不那么办!。事情是你干的,我横没过问。11.姓。[hèng]不吉利的;意外的:横事。横祸。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涕泗横流”这个成语总让我想到暴雨天的车窗。比如昨天看纪录片时,有位老兵回忆战友牺牲的场景:“他说到被炸断腿的小战士还在喊冲锋,声音突然哽住,整个人涕泗横流,采访镜头都晃了三晃。”这里既没直接说悲伤,但眼泪鼻涕失控的画面,已经把情绪推到观众心里。
为什么古人要创造这么夸张的成语?其实就像我们现在用“哭成狗”形容崩溃,古人用“涕泗横流”具象化强烈情感。这种表达比单纯说“很伤心”更有冲击力,就像在黑白照片里突然出现一抹红色。
上周邻居家孩子考上清华,他奶奶攥着录取通知书念叨:“当年你爸走的时候啊…”话没说完就开始抹眼泪。虽然没到成语描述的程度,但泛红的眼眶让我突然明白:涕泗横流从来不是评判悲伤的标准,而是情感满溢时的自然映射。
这个成语过时了吗?我倒觉得它像件老家具——日常不常用,但特定场合能镇场子。就像我写悬疑小说时,描写凶手忏悔场面:“他跪在坟前涕泗横流,混着雨水的鼻涕滴在戒刀上”,编辑说这个细节让纸页都沾上了潮湿感。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年轻人更爱用“爆哭”“泪崩”这些新词。但去年参观杜甫草堂,看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诗句,依然有妈妈指着注解教孩子:“你看诗人忧国忧民到眼泪鼻涕都顾不上擦”。或许正是这种跨越千年的情感共振,让成语始终活着。
雨天路过小学门口,撞见没带伞的孩子在哭。他仰着脸张大嘴嚎啕,眼泪顺着苹果肌流到下巴,鼻涕泡随着抽泣忽大忽小。突然觉得“涕泗横流”就像个诚实的镜头,原原本本记录着人类最本真的情感状态——无关体面,只为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