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ǔ zhōng zhī yú
成语解释: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不能久活
成语出处:《元史 王荣祖传》:“彼小国负险自守,釜中之鱼,非久自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处在绝境中的人
繁体字形:釜中之魚
英文翻译:fish in the cauldron
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破釜沉舟。釜底抽薪。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鱼: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生活在水中,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大部分可供食用。2.(Yú)姓。
“釜中之鱼”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其实特别形象。比如有人感叹“公司资金链断裂,我们就像釜中之鱼,必须立刻找到新投资”,这里的“鱼在锅里”生动地描绘出困境中的紧迫感。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用“锅里的鱼”形容绝境?其实背后藏着古人的生活智慧——鱼进了沸腾的锅,哪还有逃生机会呢?
最近看球赛时听到解说员说:“客队0:3落后,现在完全是釜中之鱼的状态”,突然觉得这说法特别贴切。此时若有人问:“难道不能翻盘吗?”当然有可能!但成语强调的是客观处境,而非主观努力。就像鱼在锅里仍有蹦跶的可能,只是生存概率极低。
有读者可能会疑惑:“这和‘瓮中之鳖’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比喻被困对象,但“釜中之鱼”更强调危机正在发生——锅下烧着火,水温逐渐升高,这种渐进式的危机感,比静止在瓮里的鳖更具动态张力。比如描述气候变化:“冰川持续融化,北极熊已成釜中之鱼”,就比静态比喻更有画面感。
我在社区调解纠纷时,见过最妙的用法。张大妈吐槽邻居:“他家违建被举报,现在就是釜里的鱼,到处找人疏通关系。”这话既点明对方困境,又暗示挣扎徒劳,比直接说“没救了”更含蓄有力。这种语言智慧,正是成语的生命力所在。
当代职场中,这个成语焕发新意。朋友的公司经历裁员潮,她苦笑道:“我们部门就像火锅里的鱼片,熟一片少一片。”将传统成语转化为现代饮食比喻,既保留核心意象,又增添时代气息。可见语言就像流动的江河,既要有源头活水,也要容纳新支流。
最后留个思考:当我们形容他人为“釜中之鱼”时,是否也该反思自己?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谁都有可能突然成为锅里的鱼。保持危机意识,定期检查自己的“水温”,或许才是这个古老成语给现代人的真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