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ǒu
  • fèi
  • jī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ǒu fèi bù jīng

成语解释:吠:狗叫声。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形容社会太平安定。

成语出处:《后汉书·岑熙传》:“(熙)迁魏郡太守,……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用于社会局面

繁体字形:狗吠不驚

英文翻译:A dog does not bark

狗吠不惊的意思

狗: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吠:(狗)叫:狂吠。鸡鸣犬吠。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成语评论

狗吠不惊”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抽象?咱们先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张是个快递员,每天穿梭在小区里,总会被各家的狗追着叫。但他从来不慌,照样哼着小曲送快递。邻居问他怕不怕,他摆摆手说:“狗叫是它们的本能,我按流程做事就好。”——你看,这就是典型的“狗吠不惊”,外界干扰根本动摇不了他的节奏。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淡定”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于“持续面对干扰时的稳定状态”。比如备考的学生小王,楼上装修电钻声整天响,他照样戴着耳机按计划刷题。这不是单纯的情绪控制,而是建立了过滤杂音的系统化应对策略。

我发现现代人特别需要这种能力。上周参加行业交流会,有个创业者分享特别启发我:当同行都在焦虑AI冲击时,他的团队却专注打磨产品细节。“市场上的噪音就像狗吠,关键要分清哪些是预警信号,哪些只是背景杂音。”这种带着思考的从容,比单纯的心理素质更有价值。

在亲子教育中也能看到有趣应用。朋友家的孩子学钢琴,窗外总有小孩嬉闹。妈妈没让孩子关窗,反而说:“真正的音乐家能在任何环境演奏。”三个月后,这孩子居然养成了屏蔽干扰的专注力。这种教育智慧,本质上就是在培养“狗吠不惊”的素质。

最后说个反常识的观点:完全不被外界影响未必是好事。就像开车时完全忽略警报声会出事故,真正的“不惊”应该是能快速识别有效信息。就像那位每天送快递的老张,有次真的遇到未拴绳的烈性犬,他立即改变路线绕道而行——这种动态平衡的智慧,或许才是成语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