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ū
  • ér
  • lò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ū ér bù lòu

成语解释: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成语出处:《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魏书·任城王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疎而不漏

英文翻译:be loose but never miss

疏而不漏的意思

疏:1.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疏导。疏浚。2.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相对):疏林。疏星。3.关系远;不亲近:疏远。亲疏。4.不熟悉;不熟练:生疏。荒疏。5.疏忽:疏于防范。6.空虚:志大才疏。7.分散;使从密变稀:疏散。仗义疏财。8.姓。9.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疏。奏疏。10.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疏》。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漏:1.东西从孔或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壶里的水漏光了。2.物体有孔或缝,东西能滴下、透出或掉出:漏勺。锅漏了。那间房子漏雨。3.漏壶的简称,借指时刻:漏尽更深。4.泄露:走漏风声。说漏了嘴。5.遗漏:挂一漏万。这一行漏了两个字。点名的时候,把他的名字给漏了。

成语评论

人们常说"疏而不漏",但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例子吗?让我们先看一个真实案例:某市交通局去年升级监控系统后,原本逃逸率高达30%的违规车辆,三个月内全部被智能识别锁定。这套系统就像渔网,网眼虽大却能精准捕获大鱼,这就是"疏而不漏"的现代演绎。

问:为什么看似松散的系统反而更有效?关键在于精准定位核心问题。就像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初期,虽然监管力度看似宽松,但通过重点打击违规运输企业,反而比全面罚款更有效。这种"抓大放小"的策略,既节省资源又直击要害。

我在社区做志愿者时发现个有趣现象:物业在电梯里安装的监控从不拍人脸,只记录异常行为特征。这种有选择性的监督,既保护隐私又减少盗窃案,印证了"疏而有度"的管理智慧。过度严密的监控反而会引发抵触情绪,这或许就是成语的现代启示。

问:这种理念适用于个人成长吗?完全适用。朋友小张备考时不再盲目刷题,而是建立错题追踪系统。看似减少了学习量,但通过对高频错题的重点突破,最终成绩提升20%。这让我想到,与其面面俱到,不如建立自己的"精准过滤网"。

司法领域的进步更能说明问题。某地法院推行类案检索系统后,虽然不增加法官数量,但通过智能匹配历史判例,同类案件审理效率提升40%。这种"疏而不漏"的智慧,既维护了公平,又避免司法资源浪费。制度设计就像筛沙,关键不是网眼多密,而是能否筛出真正重要的颗粒。

观察城市防汛工程也有启发。新型排水系统不再追求全面覆盖,而是在关键节点设置蓄水模块。去年暴雨季,这套"留白式"设计反而比老式密集管网更有效。这启示我们:解决问题不必拘泥形式完整,找准支点就能四两拨千斤。

现代社会的信息洪流中,"疏而不漏"更像是一种生存策略。我的读书心得是:建立知识框架时,与其填鸭式记忆,不如构建主题网络。当新信息进入时,就像小鱼穿过网眼,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自然会被网络节点捕获。这种认知方式,或许就是信息时代的"天网恢恢"。

从农田灌溉到疫情防控,无数实例证明:精心设计的适度监管,往往比高压管控更具韧性。这种东方智慧穿越千年,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周全不在于密不透风,而在于对关键脉络的精准把握。就像星空虽然疏朗,但每颗星星都在自己的轨道上井然运行。

疏而不漏的造句

  1. 造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群歹徒一定会被绳之以法的。
  2. 造句 有此上士,则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 造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犯罪分子都休想逃脱。
  4. 造句 疏而不漏,公安人员只用了两天就抓住了这个持枪在逃犯。
  5. 造句 纲举目张治矿有方,疏而不漏有章可鉴,纪律严明要求高标,紧抓安全刷新产量,年终红包人人有奖。祝福矿长身体健康,春节愉快事业飙前。
  6. 造句 疏而不漏如果有人胆敢以身试法,终将逃脱不了国法的惩罚。
  7. 造句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犯罪者绝无法一直逍遥法外。
  8. 造句 这批死有余辜的歹徒终于被制裁了,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9. 造句 他杀人后就逃走了,殊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终于还是被捕归案。
  10. 造句 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隐藏了十几年的杀人犯终于被逮捕归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