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è lài zhī jí
成语解释:疥癞:疥疮与癞痢,两种皮肤病。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疥癞之疾,何足挂意!闻某不才,来日愿决一阵,务要全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无关紧要的东西
繁体字形:疥癞之疾
英文翻译:Scabies disease
疥:疥疮,疥螨病的俗称。
癞:1.癞病,即麻风病。2.因生癣疮而毛发脱落的病。3.像生了癞的:癞蛤蟆。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生活中总有那么些"小毛病",就像皮肤上长了个不痛不痒的疙瘩。比如办公室打印机三天两头卡纸,虽然不影响整体工作,但每次都要折腾半小时。这种让人心烦却又不至于伤筋动骨的情况,可不就是典型的"疥癞之疾"?
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某科技公司原本计划上线的新功能延期两个月,原因竟是开发团队总在细节问题上反复纠结。就像有人被蚊子叮了个包却不停抓挠,结果抓破皮肤引发感染。这种过度关注次要问题而耽误核心进度的现象,正是"疥癞之疾"的生动写照。
为何用皮肤病作比喻?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小问题最容易被忽视。就像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写作业拖拉,总想着"长大就好了",结果拖拉习惯演变成时间管理障碍。这种由小积大的特性,和皮肤病初期不处理可能恶化的特点如出一辙。
现代人如何应用这个智慧?笔者曾有个朋友总抱怨工作压力大,后来发现根源竟是每天多刷半小时短视频。当我们把手机使用时间减少后,她不仅准时下班,还重拾了健身习惯。这就像及时处理皮肤上的小红疹,避免发展成顽固的皮肤问题。
小问题真那么重要吗?社区物业最近统计,80%的业主投诉都源于垃圾分类督导员态度生硬这类"小摩擦"。有趣的是,在组织沟通培训后,垃圾房周边的邻里纠纷减少了六成。可见及时处理这些"小刺头",往往能避免更大的矛盾爆发。
处理"疥癞之疾"的诀窍,在于培养见微知著的观察力。就像园丁修剪枝叶,既要果断剪除病枝,又不能伤及主干。当我们学会在生活工作中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很多麻烦在萌芽阶段就能轻松化解。这种能力,或许才是应对现代复杂社会的最佳防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