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è xuǎn zhī jí
成语解释:疥、癣:轻度的皮肤病。比喻无关紧要,不碍大局的小毛病、小问题、小障碍。亦作“疥癞之疾”、“疥癞之患”、“疥癣之病”、“癣疥之疾”。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山神庙裴度还带》第二折:“我虽在人闾闾之下,眉睫之间,又不比斗筲之器,疥癣之疾。”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无关紧要的东西
繁体字形:疥癬之疾
英文翻译:Scabies
疥:疥疮,疥螨病的俗称。
癣:传染性皮肤病。由霉菌感染引起。侵入皮肤、毛发和指(趾)甲。患处常发痒。分白癣、黄癣等。有些症状与癣类似的皮肤病也称癣,如牛皮癣。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说到“疥癣之疾”,大家可能会疑惑: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它原指像疥疮、皮癣这类看似不致命的小病,后来被用来比喻那些容易被人忽视、但长期不处理可能引发麻烦的“小问题”。比如工作中,同事小王总爱拖延回复邮件,领导提醒他:“别觉得这是疥癣之疾,客户等久了可会影响合作啊!”
这时候有人问:既然是“小问题”,为什么非要重视呢?举个例子,家里水管漏水,一开始只是墙角有点潮湿,但放任不管的话,几个月后可能墙面发霉甚至地板变形。这就像古人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问题往往藏着大隐患。
再比如团队合作中,小李总爱开会时打断别人发言。组长私下找他谈心:“咱们这团队氛围好比一棵大树,小矛盾就像树上的蛀虫,现在看是疥癣之疾,但久了会动摇根基呀。”这种用生活化的比喻,既点出了问题,又不会让对方难堪。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节奏快,大家容易盯着“大事”跑,反而对那些需要耐心处理的“小事”缺乏敏感度。其实就像手机系统更新,每次提示“修复小漏洞”时及时处理,远比等到死机再后悔强得多。这种“防微杜渐”的思维,正是“疥癣之疾”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最后看个生活场景:小张天天熬夜追剧,朋友劝他:“别把作息紊乱当疥癣之疾,你现在觉得精神还行,等免疫力下降就追悔莫及了。”身体如此,工作生活亦如是——那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小习惯,往往在悄悄塑造着我们的未来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