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xīn zhī jí
成语解释:腹心:比喻要害处;疾:疾患。比喻要害处的祸患。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要害处的祸患
繁体字形:腹心之疾
英文翻译:disease in one 's vital organs
腹:1.指内心:腹案。腹议。2.指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壶腹。瓶腹。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腹心之疾,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像身体内部得了重病,比喻问题藏在关键位置,不及时解决就会引发大麻烦。比如一个公司里,如果核心团队长期不和,就像“腹心之疾”,表面业绩再好,也可能一夜崩塌。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种“看不见的问题”更危险?举个例子,小明每天熬夜加班,虽然短期内升职加薪,但心脏早搏越来越频繁。这就是典型的“腹心之疾”——忽视健康去追求表面成功,反而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东西。
生活中如何发现这类隐患?不妨观察“反常的平静”。比如朋友小张总说“我没事”,但突然情绪崩溃。其实压抑的情绪早已成为他的“腹心之疾”。就像中医说的“上医治未病”,学会定期自我检查,比等问题爆发再补救更有效。
有人认为“小问题不用管”,真是这样吗?看个反例:老王的餐馆油烟管道多年未清理,某天突然起火。其实定期维护的花费,远不及事故造成的损失。这让我想到:很多“腹心之疾”的恶化,都是从“觉得不重要”开始的。
最后分享个观察:现代人常把手机电量焦虑当成大事,却忽视睡眠不足这个真正的“腹心之疾”。换个角度想,或许我们都需要练习区分“真正重要的”和“看似紧急的”,这才是应对隐患的关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