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ēn mù qiè chǐ
成语解释: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成语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愤怒的样子
繁体字形:瞋目切齒
英文翻译:gnash the teeth with angry looks
瞋:1.发怒时瞪着眼睛。2.另同“嗔”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丝儿。切断敌军退路。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题。说话不切实际。2.贴近;亲近:切身。亲切。3.急切;殷切:迫切。恳切。回国心切。4.切实;务必:切记。切忌。切不可骄傲。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6.姓。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哎,你瞅瞅,“瞋目切齿”这词儿,乍一听是不是有种“咬牙切齿”那味儿?比如有人插队还理直气壮,老王当场就瞋目切齿道:“这规矩是摆设吗?”——你品,这画面感够不够强?
等等,这成语到底啥意思?说白了就是形容人极度愤怒到瞪眼咬牙的状态。但为啥非得用这么文绉绉的说法?嘿!您别说,上周我见俩大爷下象棋,一个悔棋被逮个正着,对方直接拍案而起:“您这操作我可真得瞋目切齿了!”您瞧,关键时刻四个字比十句话还带劲!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年轻人还爱用这种老词儿吗?我倒是觉得,像职场里遇到甩锅同事时,来句“您这推卸责任的功夫,真让我瞋目切齿啊”,既解气又不失体面。您别说,上回隔壁组的小张就靠这句把会议节奏拉回来了。
其实啊,这成语在现代社会反而更显力道。比方说刷短视频看到虐猫新闻,弹幕里飘过满屏的“瞋目切齿”,可比单纯的“气死我了”更有文化底蕴。您琢磨琢磨,老祖宗留下的词儿是不是特能精准戳中情绪点?
依我看呐,关键得用对场合。就像吃火锅被服务员泼了汤,要是直接开骂显得没素质,但说句“您这服务态度可真叫人瞋目切齿”,既表达了不满又自带三分幽默。您觉得是不是这个理儿?
说到底,成语就像调味料,用好了能让语言更有层次。下次遇到让人火大的事儿,不妨试试这句“瞋目切齿”,说不定比拍桌子瞪眼更有杀伤力。不过说归说,咱还是得劝各位看官:气大伤身,该较真时较真,该放手时也得放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