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èng
  • yǎn
  • sh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èng yǎn zé shé

成语解释: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同“瞪目结舌”。

成语出处:康濯《腊梅花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人吃惊的样子

繁体字形:瞪眼咋舌

英文翻译:Dazzled

瞪眼咋舌的意思

瞪:1.用力睁大(眼):他把眼睛都瞪圆了。2.睁大眼睛注视,表示不满意:老秦瞪了她一眼,嫌她多嘴。

眼:1.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小洞;窟窿:泉眼。炮眼。拿针扎一个眼儿。3.(眼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儿。4.围棋用语,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5.戏曲中的拍子:二黄慢板,一板三眼。6.用于井、窑洞:一眼井。一眼旧窑洞。

咋:[zǎ]〈方〉代词,怎,怎么:咋样。咋好。咋办。咋个。[zé]1.大声呼叫。2.咬住:咋舌(a.把自己的舌头咬住,或忍住不言,形容极度悔恨或畏缩;b.惊讶,害怕,说不出话来)。[zhā]〔咋呼〕a.吆喝;b.炫耀。均亦作“咋唬”(“呼”、“唬”均读轻声)。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成语评论

瞪眼咋舌”这个成语,字面上看像是人被吓到后的夸张反应,但实际使用中可不止这么简单。比如同事小王第一次看到新项目的预算表,瞪着眼睛、张着嘴半天没说话,最后憋出一句:“这数字是真的吗?”——这就是典型的“瞪眼咋舌”场景,既惊讶于事实的冲击力,又带着点难以置信的困惑。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遇到某些事会不自觉地做出这种反应?其实这和大脑处理信息的机制有关。当接收到远超预期的信息时,比如听说隔壁退休的李阿姨突然成了网红博主,或是看到平时低调的同事在年会上跳机械舞,人的本能反应就是先“暂停”思考系统,就像电脑遇到未知程序时弹出的警告窗口。

我曾在菜市场见过更生动的例子。卖菜大爷用手机直播带货,对着镜头边削萝卜边唱Rap,路过的街坊们个个瞪眼咋舌,但五分钟后就有人跟着节奏打拍子。这让我想到,很多看似惊人的事物,往往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找到理解它的角度。

现代人其实每天都在经历“瞪眼咋舌”的弱化版。刷短视频时突然看到AI生成的会说话的熊猫,或者收到朋友发来的“我要去南极开奶茶店”的消息,我们的眉毛都会不自觉地抬高两毫米。不过这种日常化的惊讶就像咖啡里的方糖,适量能提神,过量反而会麻木味觉。

有个有趣的发现是,越是熟悉的事物出现反转,越容易引发瞪眼咋舌的效果。就像看到素食主义的邻居突然在烧烤摊大快朵颐,比听说陌生人中彩票更有冲击力。这种反差提醒我们:世界永远比我们想象得更鲜活,保持开放心态,或许哪天我们自己就成了让他人瞪眼咋舌的主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