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ò dǎn hán xīn
成语解释:犹胆颤心惊。形容非常恐惧。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 :“臣永所以破胆寒心,豫言之累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害怕
繁体字形:破膽寒心
英文翻译:very frightened
破:1.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变得不完整:手破了。纸戳破了。袜子破了一个洞。2.使损坏;使分裂;劈开:破釜沉舟。势如破竹。破开西瓜。3.整的换成零的:一元的票子破成两张五角的。4.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破格。破例。破记录。5.打败(敌人);打下(据点):攻破城池。大破敌军。6.花费:破钞。破费。破工夫。7.使真相露出;揭穿:说破。一语道破。案子已经破了。8.受过损伤的;破烂的:破衣服。房子很破了。9.讥讽东西或人不好(含厌恶意):谁看那破戏!
胆:1.胆囊的通称。2.(胆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胆。暖水瓶的胆。4.(Dǎn)姓。
寒:1.冷(跟“暑”相对):寒冬。寒风。天寒地冻。受了一点寒。2.害怕;畏惧:心寒。胆寒。3.穷困:贫寒。4.姓。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说到“破胆寒心”这个成语,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武侠小说里反派角色的狠话,比如“今日若不杀你,他日必叫我破胆寒心!”但实际上,它的用法远比这更贴近生活。举个例子:老张第一次在千人大会上做汇报,PPT突然卡住,台下鸦雀无声,他后来说:“当时手心全是汗,后背发凉,真是破胆寒心的十分钟。”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破胆寒心”和“胆战心惊”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更强调事件带来的持续性心理冲击。比如小李目睹同事因操作失误被机器卷伤,此后每次路过车间都下意识绕道——这种长期的心理阴影,用“破胆寒心”更准确。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职场中有了新演绎。某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在复盘会上说:“上周系统崩溃导致客户数据丢失,虽然及时补救,但团队至今心有余悸,简直像集体经历了场破胆寒心的生存演习。”这里既保留了原意的震撼感,又带点黑色幽默的化解意味。
换个角度看,这类强烈的情感表达其实反映了语言的韧性。就像朋友说起带孩子坐过山车的经历:“孩子倒是玩得开心,我在下面看得破胆寒心,生怕安全杆没扣紧。”原本沉重的成语,用在育儿场景反而生出温暖的诙谐感。
个人认为,这类成语的现代转译恰恰证明语言的生命力。当我们在工作汇报里写“这次事故给团队带来破胆寒心的教训”,既准确传递了事件的严重性,又比直白的“深刻反省”更具画面感。下次遇到需要强调心理冲击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或许能让表达更立体。
值得留意的是,使用这类情绪浓烈的成语要注意分寸。就像老厨师教徒弟:“当年亲眼见人切掉半截手指,现在拿刀还手抖,你可别学我破胆寒心一辈子。”既点明后果的严重性,又饱含前辈的关怀,分寸拿捏恰到好处。
说到底,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锤子,关键看怎么用。用“破胆寒心”形容看完恐怖片的感受或许夸张,但用来描述地震幸存者的心理创伤就恰如其分。重要的是理解成语背后的情感重量,找到现实与表达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