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é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ù lù wú néng

成语解释:碌碌:平庸、无能的。平平庸庸,没有能力。

成语出处:宋 吴箕《常说》:“上书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纵谈,观者色变,此岂碌碌无能之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碌碌無能

英文翻译:devoid of ability

碌碌无能的意思

碌:[lù]1.平庸:庸碌。2.繁忙:忙碌。[liù]〔碌碡〕也叫石滚。农具名。圆柱形,用石头做成,用来轧场(cháng)或轧地。碡(zhou)。

碌:[lù]1.平庸:庸碌。2.繁忙:忙碌。[liù]〔碌碡〕也叫石滚。农具名。圆柱形,用石头做成,用来轧场(cháng)或轧地。碡(zhou)。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2.姓。

成语评论

提到“碌碌无能”,很多人会联想到“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的状态。比如同事小王每天加班到深夜,但季度考核时总被领导评价“效率低、贡献少”。这种看似努力却缺乏实际成果的表现,正是成语“碌碌无能”的典型写照。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很忙,却总是显得能力不足?

要理解这个成语的核心,不妨拆解它的两个关键词——“碌碌”和“无能”。前者形容机械重复的忙碌状态,后者则指向能力缺失的本质。就像农民老张每天早出晚归锄地,但始终用着祖传的旧农具,产量始终赶不上用新技术的邻居。这种“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才是碌碌无能的深层原因。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勤奋也有错吗?其实关键在于“有效努力”。学生时代常见这样的例子:小美每天背诵课文到凌晨,但考试总不及格;而同桌小明每天按时作息,却善于总结答题规律,成绩稳步提升。两者的差别不在于时间投入,而在于是否带着思考去行动。

从个人经验看,现代社会尤其容易陷入这种困境。我刚工作时总把“忙得没时间喝水”当勋章,直到发现同样的任务别人两小时就能完成。后来才明白,真正的能力提升需要定期按下暂停键,检视自己的方法是否需要迭代。就像手机系统需要升级,人的思维模式也要与时俱进。

避免碌碌无能的关键在于建立“目标-方法-反馈”的闭环。不妨试试这个办法:每周选三个核心任务,完成后记录所用方法和结果。两个月后再看,哪些重复劳动可以优化?哪些技能需要补足?这种有意识的自我观察,往往比盲目努力更能突破能力瓶颈。

最后想分享一个观察:那些真正高效的人,往往在“选择不做什么”上格外果断。他们不会同时追逐十个目标,而是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深耕。就像园丁修剪枝叶是为了让主干更茁壮,适当舍弃表面的忙碌,或许才是培养真才实学的开始。

碌碌无能的造句

  1. 造句 望着绵延万里的雪山,我才感到人是多么碌碌无能呀!
  2. 造句 新来的科长,表面很神气,其实是个碌碌无能之辈。
  3. 造句 早有人将此事报给了庐江太守陈纪,陈纪此人,乃是碌碌无能之人,全凭阿谀奉承才能获得袁术赏识,并委以庐江太守之职。
  4. 造句 最好是此前落魄,一事无成,但也不能自暴自弃或是碌碌无能。
  5. 造句 赵葱虽然比不上这些人,但毕竟也不是碌碌无能之辈。
  6. 造句 自己的后代除了是一堆不肖子孙之外,更是一群庸庸碌碌无能之辈。
  7. 造句 田先生不必担心,在下虽是不才,却也非是碌碌无能之辈,对付些许宵小尚有几分信心。
  8. 造句 青灵,我青国一辈子碌碌无能,不知道为何就会念两个咒语却被选来岛上。
  9. 造句 公爷智深勇沉,定能指日灭贼,如广泗辈碌碌无能,老师糜饷,自知有罪,此后但凭公爷裁处,广泗奉命而行便了。
  10. 造句 他们都恳求着杨飞,生怕这碌碌无能的纨绔会大闹经阁,毁坏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