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én bù shōu shě
成语解释:见“神不守舍”。
成语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三卷:“余曰:‘此神不收舍,服以补剂,静心调养,自能安痊。’”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神不安
繁体字形:神不収捨
英文翻译:have ants in one 's pants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收: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收拾。收藏。收集。收篷。衣裳收进来了没有?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收回。收复。收税。没收。收归国有。3.获得(经济利益):收入。收益。收支。4.收获;收割:收成。秋收。麦收。今年早稻收得多。5.接;接受;容纳:收报。收留。收容。收礼物。收徒弟。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收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7.逮捕;拘禁:收监。8.结束;停止(工作):收工。收操。收场。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间:敝舍。寒舍。3.养家畜的圈:猪舍。牛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弃:四舍五入。舍近求远。2.施舍:舍粥。舍药。
“神不收舍”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类似的状态。比如,学生考试前疯狂刷题,但脑子一片空白;上班族盯着电脑屏幕,半天打不出一个字;家庭主妇明明锁了门,走到楼下却反复回想是否真的锁好了——这些场景的共同点是什么?答案就是: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绪像断了线的风筝,飘来飘去却抓不住重点。
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 字面意思是“精神没有回到住所”,引申为心神涣散的状态。比如小王最近总把咖啡当水喝,熬夜赶项目时,同事问他会议纪要放在哪儿,他愣是盯着文件柜发了五分钟呆。事后他自嘲:“当时真是神不收舍,明明东西就在眼前。”
为什么现代人更容易“神不收舍”? 试想这样的场景:你正在写工作报告,手机突然弹出购物节促销,微信群里同事@你确认数据,电脑右下角还不断跳出新闻推送。这种持续的信息轰炸就像同时打开十个水龙头,大脑的“注意力水杯”根本接不过来。有位程序员朋友说得好:“我们这代人不是在 multitask(多任务处理),而是在不断切换碎片化的注意力。”
如何让“神”回到“住所”? 有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叫“单线程工作法”。比如作家李姐写稿时,会关掉所有通讯软件,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桌面上只留文档和参考资料。她说:“就像给大脑戴上了降噪耳机,文字反而自己从指尖流出来了。”这种刻意制造“信息结界”的做法,其实是在帮思维重建秩序。
有个有趣的发现:当我们说“今天状态不好”时,往往不是能力出了问题,而是注意力被过度稀释了。就像端着满杯水走路,越是小心翼翼怕洒出来,反而越容易分心。下次感觉“神不收舍”时,不妨试试先停下所有事务,花三分钟做个深呼吸——有时候,暂时的停顿才是最高效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