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shuǐ bù shōu
成语解释:覆:翻、倾倒。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事情已成定局
繁体字形:覆水不収
英文翻译:Covering water without collection
覆:1.盖住:覆盖。被覆。天覆地载。2.底朝上翻过来;歪倒:颠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3.同“复2”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收: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收拾。收藏。收集。收篷。衣裳收进来了没有?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收回。收复。收税。没收。收归国有。3.获得(经济利益):收入。收益。收支。4.收获;收割:收成。秋收。麦收。今年早稻收得多。5.接;接受;容纳:收报。收留。收容。收礼物。收徒弟。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收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7.逮捕;拘禁:收监。8.结束;停止(工作):收工。收操。收场。
生活中总有些事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老张上个月冲动辞职后,发现新工作待遇还不如从前。这时候该怎么办?其实"覆水难收"的故事早在汉代《说苑》里就有记载,朱买臣妻子改嫁后反悔,朱买臣把水泼在地上说:"若能收回就复婚",这个动作生动诠释了"既定事实难更改"的道理。
有人问:既然覆水难收,我们是不是该躺平认命?恰恰相反。去年我投资失败亏损二十万,当时也懊恼得整宿睡不着。后来想通了,与其纠结倒掉的水,不如拎着空桶去找新水源。现在转型做知识付费,反而打开了新天地。这说明接受现实不等于放弃努力,而是及时调整策略。
职场中常见这种情况。小王把重要项目的错误数据发给了客户,此刻再解释"手滑"已无济于事。这时候该怎么办?聪明的做法是立刻准备补救方案,同时建立双重校验机制。就像打翻牛奶后,与其哭闹,不如擦干净桌子再倒一杯。这种思维方式能把危机转化为改进契机。
感情世界里更讲究这个道理。闺蜜发现男友劈腿后,天天追问"为什么要背叛"。其实当信任像泼在地上的水般四散时,真正该考虑的是如何保护自己不再被弄湿。与其追问倒掉的水去了哪里,不如转身寻找干净的饮水源。这需要勇气,但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有个有趣现象:越是执着于"收覆水"的人,越容易陷入焦虑旋涡。我观察过小区里因为装修纠纷闹上法庭的邻居,三年过去还在互相折磨。有时候学会放手就像按下重启键,虽然要承受短暂的疼痛,却给新可能腾出了空间。就像摔碎的瓷碗,与其费力粘合,不如重新买个更结实的。
下次遇到类似状况,不妨试试"三步法":先辨别是否真属于覆水范畴,再评估补救的可能性,最后果断执行最优方案。这个思维框架帮我处理过很多棘手问题。毕竟人生不是实验室,没有撤回键才是常态。但正因如此,每个选择才显得格外珍贵,就像泼出去的水虽然收不回,却能折射出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