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ǎn shuǐ bù shōu
成语解释: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为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补语;比喻不可挽回
繁体字形:反水不収
英文翻译:what is done can 't be undone
反: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反。3.反抗;反对: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转:反复。反败为胜。5.推及:举一反三。6.回;还:反击。反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8.古同“返”。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收:1.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的或分散的事物聚拢:收拾。收藏。收集。收篷。衣裳收进来了没有?2.取自己有权取的东西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收回。收复。收税。没收。收归国有。3.获得(经济利益):收入。收益。收支。4.收获;收割:收成。秋收。麦收。今年早稻收得多。5.接;接受;容纳:收报。收留。收容。收礼物。收徒弟。6.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收心。我的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简直收不住了。7.逮捕;拘禁:收监。8.结束;停止(工作):收工。收操。收场。
“反水不收”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生活中其实处处能找到它的影子。比如小明不小心把刚买的牛奶洒了一地,他蹲在地上懊恼:“要是刚才拿稳点就好了。”可牛奶已经渗进地板缝里,再怎么擦也回不到瓶子里了——这就是典型的“反水不收”,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打翻东西的场景吗?当然不是。职场中,老张因为开会时说了过激言论,导致合作告吹。事后他对着办公室玻璃窗叹气:“要是当时忍住脾气就好了。”但话已出口就像泼出去的水,这就是语言层面的“反水不收”。
我发现现代人更容易遇到这类情境。比如网购时没看清尺寸就下单,拆开包裹才惊觉买错了型号。这时候与其纠结“要是多看两眼商品详情页就好了”,不如立即联系退换货。成语提醒我们既要谨慎行事,也要学会在失误后及时止损。
有个有趣的对比:年轻人常说的“开弓没有回头箭”和“反水不收”异曲同工。不过前者侧重行动的决心,后者更强调对结果的清醒认知。就像上周同事小美冲动辞职后又后悔,但离职流程已经启动,这种情境下用“反水不收”更贴切。
在环保领域这个成语更有现实意义。化工厂往河里排放的污水,不是说关停设备就能立即净化水域的。有位环境工程师跟我说:“治理污染就像和时间赛跑,污染物扩散的速度永远比清理快。”这种不可逆的生态破坏,正是“反水不收”在当代社会的生动写照。
遇到“反水不收”的情况该怎么办?我的经验是做好两件事:首先接受既定事实,就像面对摔碎的瓷碗,与其盯着碎片不如去买新餐具;其次建立预防机制,比如在重要场合发言前先列提纲,网购时多比较三家店铺。生活没有撤销键,但我们可以设计更好的“防泼水”方案。
最后想分享个观察:老一辈人更擅长运用这类成语,或许因为他们经历过更多无法重来的时刻。而年轻人常说的“人生是场无法保存进度的游戏”,其实和“反水不收”表达着相同的生活智慧——每个选择都在书写不可更改的剧情线,这才是这个成语最值得品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