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í bù jí dài
成语解释:见“急不可待”。
成语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4回:“但他顽心太重,同时就急不及待把那盒子开了开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形容心情急切
繁体字形:急不及待
英文翻译:be anxious to
急:1.急躁;着急:急性子。急着赶路。2.使着急:眼看要开演了,小王还不来,真急人。3.匆促;迅速。与“缓”相对:急促。水流很急。4.迫切;情况严重:急事。情况紧急。5.紧急严重的事情:救急。当务之急。6.热心做;热心帮助:急公好义。急人之难。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及:1.达到:波及。普及。及格。目力所及。由表及里。将及十载。2.赶上:及时。及早。望尘莫及。3.比得上:论学习,我不及他。4.推及;顾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5.姓。6.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急不及待”这个成语到底对不对?可能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时会有点懵。其实正确的写法是“急不可待”,但“急不及待”因为发音相近,在口语中常被误用。咱们先别急着纠结对错,先看看它到底怎么用。
比如同事小张刚提交了项目方案,领导还没回复,他就开始疯狂刷邮箱:“方案怎么还没通过?我急不及待想启动下一步了!”这里的“急不及待”生动刻画了他内心的焦躁。但严格来说,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急不可待”,毕竟《现代汉语词典》里可查不到“急不及待”这个词。
那为什么大家总说错呢?我猜和“迫不及待”这个正确成语有关。两个词都带着“急迫”的意思,像双胞胎兄弟似的容易混淆。比如小朋友盯着烤箱喊:“妈妈!饼干急不及待要出炉了吧?”这时候你会笑着纠正他:“应该说‘迫不及待’哦。”但心里觉得这错误还挺可爱的。
其实语言本来就是活的。就像“空穴来风”现在都被当成“有根据”来用了,或许再过几十年,“急不及待”也能被词典收录呢?不过现阶段考试写作文的话,还是建议用“急不可待”或者“迫不及待”。毕竟前者强调焦虑感,后者更偏向期待感,细微差别挺有意思的。
最后分享个真实场景:上周我去医院取体检报告,前面大爷拿着单子来回踱步,嘴里念叨着“急不及待想知道结果”。护士姐姐笑着递过报告时,阳光正好穿过窗户打在大爷舒展的眉头上。你看,即便用词不够规范,那份鲜活的生活气息依然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