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ún
  • ér
  • d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ún ér bù dǎng

成语解释: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成语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不结私党

繁体字形:羣而不黨

英文翻译:be sociable , but not clannish

群而不党的意思

群:1.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群。鸡群。建筑群。成群结队。2.众多的人:超群。群言堂。群策群力。3.成群的:群峰。群居。群集。4.用于成群的人或东西:一群孩子。一群马。5.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党:1.政党。在中国特指中国共产党:党校。入党。2.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结党营私。3.偏袒:党同伐异。4.旧指亲族:父党。母党。5.古代的乡里组织:乡党。

成语评论

群而不党”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原意是说君子合群但不结党营私。举个例子:公司项目组里的小张,平时和所有同事都相处融洽,但遇到需要决策时只坚持专业意见,从不因为和谁关系好就盲目站队——这就是典型的“群而不党”。

有人可能会问:“合群和结党的界限到底在哪?”关键在于是否以私利驱动。比如社区志愿者团队中,老王主动帮大家协调资源,但拒绝把活动经费挪作小团体聚餐,这种既维护集体利益又保持独立判断的行为,恰恰诠释了成语中“和而不同”的精髓。

我观察到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种智慧。去年参与行业论坛时,有个技术专家虽然常与同行切磋交流,但当某企业试图用高额顾问费换取他的背书时,他果断拒绝了。这种既保持专业圈子的活跃连接,又不被利益捆绑的姿态,正是“群而不党”在当代的生动实践。

再举个反例:某读书会起初大家纯粹分享好书,后来逐渐分裂成几个互相较劲的小圈子,最终导致活动停办。这提醒我们,任何群体一旦滋生派系思维,就像树干里长了蛀虫,表面再繁茂也难逃衰败。

有人疑惑:“不站队会不会被边缘化?”其实真正有价值的人际网络,靠的是能力共鸣而非立场依附。就像程序员开源社区,全球开发者自发协作,谁代码质量高谁就有话语权,这种去中心化的生态反而创造了Linux这样的奇迹。

在我看来,这个古老成语在数字时代有了新内涵。当线上社群突破地域限制,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保持连接的广度,守护判断的锐度”。就像大海中的鱼群,既能共同抵御风浪,又不会因为某条鱼的转向而失去整个群体的平衡。

群而不党的造句

  1. 造句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 造句 这个学派他们主张群而不党,崇尚自然,大公无私,做一个绝对自由自在的人。
  3. 造句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 造句 人是群居的,人永远不会群而不党。
  5. 造句 别人分而不争,群而不党,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6. 造句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不知作何解?
  7. 造句 第三百六十六章君子群而不党二。
  8. 造句 东林?那几个元老还好,是被魏忠贤逼的,至于现在嘛!已经和别的政党一丘之貉了,群而不党才是正理,东林也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