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uō kǒu chéng zhāng
成语解释:出口便成文章。喻才思敏捷。
成语出处:宋·苏轼《黄州再祭文与可文》:“艺学之多,蔚如秋蒉。脱口成章,粲莫可耘。”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繁体字形:脱口成章
英文翻译:said of a literary talent
脱:1.(皮肤、毛发等)脱落:脱皮。脱毛。爷爷的头发都脱光了。2.取下;除去:脱鞋。脱脂。脱色。3.脱离:逃脱。摆脱。脱险。脱缰之马。4.漏掉(文字):脱误。这一行里脱了三个字。5.轻率;轻慢:轻脱。脱易(轻率,不讲究礼貌)。6.或许:脱有不测。7.倘若:脱有遗漏,必致误事。8.姓。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成:1.完成;成功(跟“败”相对):大功告成。事情成了。2.成全:成人之美。玉成其事。3.成为;变为:百炼成钢。雪化成水。4.成果;成就:坐享其成。一事无成。5.生物生长到定形、成熟的阶段:成虫。成人。6.已定的;定形的;现成的:成规。成见。成例。成药。7.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成批生产。成千成万。成年累月。水果成箱买便宜。8.表示答应、许可:成!就这么办吧。9.表示有能力:他可真成!什么都难不住他。10.姓。11.十分之一叫一成:九成金。村里今年收的庄稼比去年增加两成。
章: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脱口成章”是啥意思?简单说,就是不用打草稿,张嘴就能说出一套逻辑完整的话,像写好的文章一样流畅。比如有人聊起气候变化,突然来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给子孙存钱”,这种既押韵又有观点的表达,就是典型的脱口成章。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吗?还真不一定。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里提过,自己写文章时要反复修改,甚至把草稿贴墙上天天看。可见出口成章的本事,背后可能是长期的积累和刻意练习。就像现在刷短视频学知识,看得多了,自然能蹦出几个金句。
有个有趣现象:生活中越是放松的场景,越容易触发脱口成章的瞬间。比如朋友聚会时聊到职场压力,突然有人接茬:“工作就像放风筝,线太紧会断,太松飞不高。”这种即兴比喻既形象又带点哲理,比照着PPT念报告生动多了。
个人觉得,这种能力其实像手机快充功能——平时往“知识库”里充好电,关键时刻才能快速输出。有个朋友每天在地铁上听《百家讲坛》,半年后居然在相亲时用《孙子兵法》分析恋爱关系,把对方听得一愣一愣的。这说明碎片化学习也能攒出体系化表达。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能力?试试“三分钟演讲法”:每天对着镜子说一个观点,要求开头有钩子、中间有例子、结尾有金句。坚持三个月,保管你参加公司会议时,同事都会感叹:“你这发言稿是提前写好的吧?”其实不过是把零散想法串成了珍珠项链。
说到底,脱口成章的本质是思维速度跑赢了嘴巴。就像开车时的“肌肉记忆”,大脑里存储足够多认知模型,遇到对应场景就能自动调取。下次遇到需要即兴发言的场合,不妨先深呼吸,把脑海里飘过的关键词像拼乐高一样组装起来,没准就能收获满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