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āng guài bù jīng
成语解释:极其荒唐,不合常理
成语出处:宋·王楙《野客丛书·相如上林赋》:“其夸苑囿之大,固无荒怪不经之说,后世学者,往往读之不通。”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不合情理
繁体字形:荒恠不經
英文翻译:Wild and strange
荒:1.荒地:生荒。熟荒。开荒。2.荒芜:地都荒了。3.荒凉:荒郊。荒岛。4.荒歉:荒年。5.严重缺乏:粮荒。水荒。6.不合情理:荒谬。荒诞。
怪:1.奇怪:怪事。古怪。2.埋怨;责备:这事不能怪他。3.副词。非常;很:怪好听的。4.神话传说或迷信中的怪物、妖魔。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荒怪不经”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神秘感,到底什么样的故事配得上它?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张三说自家后院有棵会讲笑话的树,一到半夜就对着月亮抖包袱,逗得野猫笑到打滚。这时候你肯定心里嘀咕——这树怕不是成精了吧?
为什么说这事儿“荒怪不经”?关键在于它打破了日常认知框架。就像前阵子网上流传的“手机辐射能让西瓜变方”的谣言,虽然听着离谱,但还真有人抱着西瓜蹲在路由器旁边做实验。这种既荒诞又带点黑色幽默的场景,恰恰体现了人们对非常规现象的猎奇心理。
记得小时候听老人讲“水井通龙宫”的故事,说往井里扔个铜钱能换来金元宝。现在想来,这种民间传说其实是用奇幻元素包裹着对财富的朴素向往。有趣的是,去年某网红景点真的搞了个“许愿井”,游客投币后井底会喷干冰制造“龙宫特效”,把现代科技和传统想象玩出了新花样。
荒怪不经=完全没价值吗?倒也不尽然。科幻作家刘慈欣就说过:“好的想象力需要突破现实的引力。”那些看似离谱的脑洞,有时候反而能成为创新的跳板。就像古人觉得“千里眼”是神话,谁能想到今天的视频通话让这个幻想成了日常?
不过有个现象值得注意:朋友圈里隔三差五冒出来的“震惊体”消息,往往披着荒怪不经的外衣传播伪科学。有次我姑妈转发过“吃香蕉配豆浆会中毒”的帖子,吓得她半个月没敢碰早餐摊的豆浆油条。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像淘金一样,在光怪陆离的信息流里筛出真知灼见。
最近有个有趣的发现:00后年轻人反而更擅长用荒怪梗来解构压力。他们能把“老板要求三天造火箭”的离谱需求,转化成表情包里的“立刻联系外星人合资建厂”。这种用荒诞对抗荒诞的幽默智慧,或许正是应对快节奏生活的独特生存策略。
当我们在地铁里听到有人谈论“用洗衣机洗小龙虾更干净”时,与其急着否定,不如先品品其中的生活智慧。就像小时候觉得“种瓜得瓜”是真理,现在看到无土栽培技术种出空中西瓜,才发现世界永远比想象中更奇妙。保持开放而不盲从的心态,或许才是面对各种荒怪不经的最佳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