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ú làng bù jīng
成语解释:浮浪:行为轻薄放荡;不经:不守礼法规则。形容行为放纵任性,不受约束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受约束
繁体字形:浮浪不經
英文翻译:Floating without passing
浮:1.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浮萍。油浮在水上。浮云。脸上浮着微笑。2.在水里游: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3.在表面上的:浮土。浮雕。4.可移动的:浮财。5.暂时的:浮记。浮支。6.轻浮;浮躁:他人太浮,办事不踏实。7.空虚;不切实:浮名。浮夸。8.超过;多余:人浮于事。浮额。9.姓。
浪:1.波浪:风平浪静。乘风破浪。白浪滔天。2.像波浪起伏的东西:麦浪。声浪。3.没有约束;放纵:放浪。浪费。4.逛:到街上浪了一天。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浮浪不经”这个词儿,乍一听像是形容海上的波浪,其实说的是人。比如有个小伙子刚入职就天天在办公室晃悠,开会时拿同事的PPT开玩笑,领导问项目进度却一问三不知——这可不就是典型的浮浪不经?
有人会问:“这种性格是天生的吗?”其实未必。隔壁部门的小王刚来时也爱插科打诨,后来跟着师傅跑了三个月客户,现在说话办事像换了个人。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塑造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校园里。选修课上总有几个学生,手机游戏音效开得震天响,老师讲到关键处突然接话茬抖机灵。这种看似“活跃气氛”的行为,在师长眼里就成了缺乏基本尊重的表现。不过换个角度看,年轻人愿意表达本是好事,关键要找到合适的方式。
有朋友曾问我:“浮浪不经和幽默感怎么区分?”观察发现,前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后者却能照顾他人感受。就像同事聚餐时,会说话的人能让全场会心一笑,而浮浪者可能把玩笑开过了火,自己还浑然不觉。
我倒觉得现代社会需要点“收放自如”的智慧。见过不少年轻人刚开始显得浮躁,接触具体事务后反而显露出细腻一面。就像邻居家学设计的姑娘,平时看着大大咧咧,真做起模型来能对着1毫米的误差较劲整晚。
最近看纪录片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冲浪高手在滔天巨浪里显得游刃有余,秘诀在于懂得观察浪的节奏。为人处世或许也该这样,既要保持鲜活个性,又要学会审时度势。毕竟,真正的成熟不是磨平棱角,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展现怎样的面貌。
说到这儿想起个真实案例。某创业公司两个同期入职的实习生,一个整天忙着在各种会议里刷存在感,另一个默默把客户反馈整理成可视化图表。三个月后,前者还在抱怨怀才不遇,后者已经独立负责新模块开发了。可见踏实做事就像种树,当时看着慢,时间会给出答案。
说到底,生活就像块调色板,有人喜欢挥毫泼墨,有人习惯精描细绘。浮浪不经或许只是成长路上的某个阶段,重要的是保持自我觉察的能力。就像老话说的,河水奔流千里,终要汇入大海——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向,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