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n wǎng bù jīng
成语解释:见“诞妄不经”。
成语出处:《扫迷帚》第九回:“辟辟实实,由光明正大一路去,把一切诞罔不经之事,付诸一笑,那就不负我今日一番饶舌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荒谬
繁体字形:誕罔不經
英文翻译:Born in vain
诞:1.诞生:诞辰。2.生日:华诞。寿诞。3.荒唐的;不实在的;不合情理的:虚诞。荒诞。怪诞。
罔:1.蒙蔽:欺罔。2.无;没有:置若罔闻。3.古同“网(網)”。4.古又同“惘”。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哎,你别说,"诞罔不经"这成语听起来有点古早味,但用在现代生活中还真挺贴切的!比如我有个朋友老王,上次聚餐时说自己用晾衣杆钓到过鳄鱼——嚯,这故事真是诞罔不经到让人笑出眼泪。咱们中国人就爱用这种四两拨千斤的说法,既表达了怀疑态度,又不会让对方太下不来台。
那有人要问了:"这成语到底啥时候用合适啊?"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刷短视频看到"吃香菜能长高十厘米"的伪科学,这时候来句"这说法太诞罔不经了吧",可比直接骂人"胡扯"显得有文化多了。不过话说回来,用这类成语要注意场合,跟长辈聊天用可能得解释解释,但跟同龄人显摆显摆倒挺合适。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网上那些营销号编的故事,十个有九个都够得上诞罔不经的标准。好比上周看到个帖子说某明星会御剑飞行,底下一堆人还当真了。要我说啊,咱们老祖宗发明的成语到现在都不过时,可见人性里的猎奇心理真是千年不变。
不过话说回来,用"诞罔不经"可比直接说"假得要死"高明多了。前两天邻居大妈说小区水池里有水怪,我接茬道:"您这说法可真是够诞罔不经的",大妈愣是没听出我在质疑,还乐呵呵地跟我聊了半天。你看,这就是汉语的智慧,既表达了观点,又维护了邻里和谐。
最后提个醒,用这类成语就像吃臭豆腐——喜欢的人觉得香,不习惯的可能皱眉头。关键要看交流对象的文化背景。我个人的经验是,在年轻人扎堆的场合用这些成语,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无形中传播传统文化,算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不过可千万别在学术论文里乱用,到时候被导师说"表述诞罔不经"可就尴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