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n
  • fēng
  • zhuǎn
  • pé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àn fēng zhuǎn péng

成语解释:同“见风使舵”。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七:“那也不是真心替我办事,还是见风转篷的自私。我有钱不给这等人!”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见机行事

繁体字形:見風轉篷

英文翻译:temporization

见风转篷的意思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出现,显露。2.古同“”,现存。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刺。

转:[zhuǎn]1.改换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转身。转脸。转换。转移。好转。向左转。向后转。转败为胜。由阴转晴。2.把一方的物品、信件、意见等传到另一方:转达。转交。转送。这封信由我转给他好了。3.姓。[zhuàn]1.绕着某物移动;打转:转圈子。转来转去。2.绕一圈儿叫绕一转。[zhuǎi]转文:他平时好转两句。说大白话就行,用不着转。

篷:1.(篷儿)遮蔽日光、风、雨的设备,用竹木、苇席或帆布等制成(多指车船上用的):船篷。篷窗(帆船窗户)。敞篷儿汽车。把篷撑起来。2.船帆:扯起篷来。

成语评论

生活中,"见风转篷"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灵活应对变化的智慧。比如老张经营早餐店时发现年轻人开始流行吃轻食,立刻在菜单里增加了蔬菜三明治和燕麦粥,结果生意比隔壁只卖油条的店红火多了。这种及时调整策略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见风使舵"——不过这里的"使舵"可不是贬义,而是主动适应环境的表现。

为什么说见风转篷不是投机取巧?关键要看行动背后的动机。去年社区组织抗疫物资发放,志愿者小王发现老年人不擅长手机接龙,马上改用电话登记+上门配送的方式。这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调整,既解决了问题又传递了温度,和那些纯粹为私利改变立场的行为有本质区别。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总想把所有计划都做到完美再行动。直到有次活动策划遇到天气突变,前辈当机立断把露天展览改到室内,还增加了线上直播环节。这让我明白:真正的预案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养成立体化思考的习惯。就像帆船运动员不会和风向硬碰硬,而是通过调整帆面角度借力前行。

如何避免灵活变成善变?有个简单的心法:每次调整前问自己三个问题——是否符合最初目标?是否带来附加价值?是否伤害他人利益?去年帮朋友策划求婚,原定的无人机表演因航空管制取消,我们连夜改成用投影在楼体打出生日祝福,反而让惊喜更接地气。这种在框架内的创新,往往比固执坚持更有感染力。

观察菜市场里的小贩最能体会这个道理。卖水果的老李会根据顾客年龄推荐产品:给年轻人介绍低糖的芭乐,给大爷大妈切试吃的哈密瓜。这种细腻的应变能力,让他的摊位总比同行多三成回头客。可见见风转篷不是圆滑世故,而是建立在对服务对象的深度理解之上。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与其焦虑不如转换视角:每个突发状况都是锻炼应变能力的契机。就像山间的溪流不会抱怨岩石阻挡,它们会唱着歌绕道前行,最终汇聚成更壮阔的河流。保持方向的坚定与方法的弹性,或许就是这个成语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