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rì zhǐ qī
成语解释:谓计数天数,以估定行程和到达期。
成语出处:唐·崔致远《补安南录异图记》:“莫审涂程,汥履者计日指期,沉浮者占风定信。”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估计日期
繁体字形:計日指期
英文翻译:Day counting period
计: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指:1.手指头:食指。五指。屈指。首屈一指。2.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一指”,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下了三指雨。这双鞋大了一指。两指宽的纸条。3.(手指头、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用手一指。时针正指十二点。4.(头发)直立:发指。5.指点:指导。指示。指出正确方向。有问题请您指出来。6.意思上指着:这不是指你说的,是指他的。7.指望;依靠:指靠。单指着一个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
期:[qī]1.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如期完成。假期。2.希望;等待:以期发展。期待。3.约会:不期而遇。4.量词。用于分期的事物:《英语世界》第七期。补习班办了三期。[jī]周年或满一定的时期:期年(一周年)。期月(一个月)。
“计日指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其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小张刚接了个新项目,领导问他“多久能完成”,他拍着胸脯说:“下个月15号前一定搞定!”这种明确给出时间节点的承诺,不正是“计日指期”的生动写照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这个成语呢?”其实它传递了双重信息:既展示了清晰的计划性,又暗含说到做到的决心。就像备考的学生在日历上画满倒计时标记,每天按部就班复习,这种看得见的时间刻度能让人保持行动节奏。
上周同事老王就上演了现实版案例。他提前三个月就开始筹备女儿的婚礼,把订酒店、发请柬这些环节都标注在日程表上。婚礼前夜我问他紧不紧张,他晃着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说:“所有事情都计日而待了,现在就等着好日子到来。”这种把抽象期待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过程,正是成语的精妙之处。
不过依我看,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不妨加点“弹性空间”。毕竟生活常有变数,就像去年计划出国旅行,明明掐着日子办签证,结果疫情突发全打乱了。所以既要有规划的勇气,也要保持应对变化的灵活,这才是真正的时间管理智慧。
下次当你准备做长期规划时,不妨试试这个方法:先设定目标日期,再倒推分解任务。就像农民看着节气播种,既相信自然的规律,也做好应对天气突变的准备。这种在确定与不确定间寻找平衡的态度,或许才是“计日指期”给当代人最实在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