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ū
  • xīn
  • zhī
  • lù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ū xīn zhī lùn

成语解释: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0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

繁体字形:誅心之論

英文翻译:an impressive and deep talk

诛心之论的意思

诛:1.谴责:口诛笔伐。2.杀(有罪的人):害民者诛。3.要求:诛求无时。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成语评论

你那里晓得,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诛心之论的造句

  1. 造句 他写的那篇文章,使一些人咬牙切齿,可算得上是诛心之论了。
  2. 造句 在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他往往有不同凡响的诛心之论。
  3. 造句 我这么说,可能是诛心之论,但赵先生的话里话外不能不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
  4. 造句 说句诛心之论,做危险分子能做到像他这样的水平,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5. 造句 这一句可是诛心之论,处理不好足以让灵鹫寺武当山和嵩山的关系见恶。
  6. 造句 看着龙汐充满自信的笑容,他说出的这番诛心之论也被她自动跳过了。
  7. 造句 此话当真是诛心之论,任谁知道自己竟然养了一头随时噬主的狼,心里也会跟吃了死苍蝇一样难受。
  8. 造句 这话可谓是诛心之论了,周围的少年们似有所悟,看向萧姓少年的脸色更加不善。
  9. 造句 章氏“揭发伏藏”,作“诛心之论”,显得“气壮而理直”,至于“曳尾涂中,龟鳖同乐,而复窃据虚名,高言改革,惧丑声之外扬,则作无赖口吻以自抵谰。
  10. 造句 朕便不做诛心之论,却还要问一声:他们到底要干什么?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君父?要把朕这座金銮殿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