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òu rú bù wén
成语解释:诟:辱骂。被人辱骂却好象没有听见一样,不动声色,形容宽宏大量,有涵养。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量大
繁体字形:詬如不聞
英文翻译:To denounce as if it were unheard of
诟:1.耻辱。2.怒骂;辱骂:诟病。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诟如不闻”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拆开来看其实很简单:别人骂你或批评你,你却像没听见一样,继续做自己的事。比如,公司会议上同事阴阳怪气地说你“效率低”,你明明听懂了对方的潜台词,却只是笑了笑,接着汇报项目进展——这就是“诟如不闻”的典型表现。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算逃避问题吗?”其实要看场景。当对方的指责毫无建设性,或者纯粹是情绪宣泄时,与其陷入争吵,不如选择性忽略。就像邻居总抱怨你家狗叫太吵,但你家明明养的是金鱼,这时候较真反而浪费精力。
再比如家庭教育中,青春期的孩子冲你喊“你根本不懂我”,家长如果立刻反驳,可能引发更激烈的对抗。反而是先“诟如不闻”,等孩子冷静后再沟通,效果更好。这种策略不是软弱,而是给情绪降温的智慧。
不过要注意的是,“诟如不闻”就像辣椒——偶尔调味可以,顿顿吃会伤胃。工作中遇到真正需要改进的批评,比如客户说产品存在设计缺陷,这时候再装聋作哑,就可能变成职场绊脚石了。关键要分清哪些是噪音,哪些是警钟。
我个人觉得,现代人太容易被外界评价牵着鼻子走。社交媒体的点赞数、同事的闲言碎语、亲戚的攀比,如果全都往心里去,日子还怎么过?学会给耳朵装个过滤器,把真正有价值的声音留下来,其他的就当风吹过,这样反而活得轻松些。
当然,这种态度也需要练习。下次遇到无端指责时,不妨试试深呼吸三次,在心里默念“苹果香蕉橙子”——用这种无厘头的方式打断情绪反应链,你会发现自己突然有了“让子弹飞一会儿”的从容。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别人批评你时,你怎么判断对方是真心想帮你,还是单纯想打击你?或许答案不在语言本身,而在说话人的行动里。那些边说“你不行”边抢你机会的人,和那些骂完还手把手教你的人,值得用不同的方式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