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ú bù shèng yī
成语解释:胜:能承受,能承担。身体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形容身体瘦弱。也形容谦退的样子。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如不勝衣
英文翻译:too weak to bear the weight of one 's clothes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胜:[shèng]1.胜利(跟“负、败”相对):打胜仗。取胜。2.打败(别人):以少胜多。战胜敌人。3.比另一个优越(后面常带“于、过”等):事实胜于雄辩。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4.优美的(景物、境界等):胜景。胜境。引人入胜。5.姓。6.(旧读shēng)能够承担或承受:胜任。不胜。7.古代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方胜。[shēng]肽的旧称。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如不胜衣”这个成语,你第一次听到时会联想到什么场景?先别急着查词典,咱们先试着拆解字面意思:衣服仿佛都“撑不住”,像是被风吹得摇晃的纸片人,虚弱到极点。
举个例子:张姐连续加班三个月后,整个人瘦得如不胜衣,走起路来像飘在空中的塑料袋。这里用“如不胜衣”不仅形容消瘦,更暗含了过度劳累带来的脆弱感——毕竟塑料袋看着轻飘飘,但一戳就破。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2023年了,这种文绉绉的成语还有使用场景吗?其实在描述某些特殊情境时特别传神。比如形容初创公司的困境:“这家小微企业接了个百万订单,可团队才五个人,简直如不胜衣。”这里既保留了原意的“撑不住”,又延伸出力量与任务不匹配的现代隐喻。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画面感。比起直白地说“瘦弱”,用“如不胜衣”能瞬间激活大脑的视觉中枢。就像上周在健身房见到个拼命举铁的哥们,教练打趣说:“你再这么练下去,衣服都要嫌你太壮了。”当时我就想,要是反过来说“如不胜衣”,说不定能造出个新梗。
再看个反差萌的用法:宠物博主抱着三个月大的缅因猫自嘲:“现在还能勉强抱住,等它长到十公斤,我这小身板怕是要如不胜猫了。”这种创造性改编既保留了成语韵味,又贴合了互联网时代的表达习惯。
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老成语也能溅起新水花。关键在于抓住那种“快要hold不住”的核心感受,不管是形容体重、力量还是其他抽象概念。毕竟在这个万物超载的时代,“如不胜衣”的状态,你我多少都体会过。